北英格兰危机时代的激进图像

                            

克里斯基利普(ChrisKillip,-),摄影:肯特罗兹维茨(KentRodzwiczs)

年10月13日,英国战后社会纪实摄影的杰出代表克里斯基利普(ChrisKillip)因肺癌逝世,享年74岁。摄影史学者、策展人何伊宁在《中国摄影》杂志年第6期发表了关于基利普的介绍和访谈,今日重发,是为致敬与缅怀。

身体,盖兹黑德,泰恩赛德,选自《此地》系列,-,克里斯基利普

从牛津街地铁站熙攘的街头往托特纳姆宫路方向,路过一间人潮涌动的麦当劳,顺着一条狭窄的小巷纵深望去,一座点缀着白色方块字的五层现代建筑尤为引人瞩目。英国摄影家美术馆(ThePhotographersGallery)于年搬迁至此,在过去五年间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国际展览和教育项目吸引来自英国内外的摄影爱好者,同时也通过年度的评选不断地刷新行业的标准。年,英国摄影师克里斯基利普(ChrisKillip)凭借他同年在巴黎LeBal画廊的回顾展,获得英国摄影家美术馆推选的“德意志交易所摄影奖”(DeutscheBrsePhotographyPrize)。在美术馆的三楼展厅中,克里斯基利普的黑白照片在精心地编排后被悬挂在白墙上,观众络绎不绝。

出生于年的基利普是英国战后社会纪实摄影的杰出代表,他不单创作出如《马恩岛》和《此地》等反映英国时代性作品,同时也为推动英格兰北部的摄影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时至今日,由基利普在20世纪70年代末于纽卡斯尔所参与建立的塞得美术馆(SideGallery)依旧吸引着远道而来的参观者。

自年接受美国哈佛大学视觉与环境研究课程的邀请以来,基利普已经在教学的讲坛上耕耘了30载。本文在梳理基利普摄影生涯中的四部重要作品的同时,回顾了他对英国纪实摄影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约翰威利加勒特,执事长小巷,圣犹大,,选自《马恩岛:一本关于马恩岛人的书》系列,克里斯基利普

马恩岛启航:从沙滩摄影师到美术馆策展人

年,德国Zwemmer出版社将克里斯基利普于年代在他出生之地马恩岛所拍摄的黑白照片整理出版,名为《马恩岛:一本关于马恩岛人的书》(IsleofMan:ABookAbouttheManx)。同年,英国艺术协会(ArtsCouncilofGreatBritain)摄影部将此书再版,并由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约翰伯格(JohnBerger)作序,从而奠定了基利普在英国摄影圈的重要地位。从马恩岛到伦敦,再到美国,克里斯基利普正是从这片“皇家属地”走向摄影的世界舞台。[1]

克里斯基利普于年出生在马恩岛首府道格拉斯,其父先后在岛上经营着几家酒吧。16岁时,基利普离开学校到马恩岛唯一的四星级酒店做管理培训生,工作之外的他还是一家骑行俱乐部的会员。机缘巧合,基利普从一本关于环法自行车赛的杂志上看到了法国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所拍摄的照片。受到深深触动的他不久后拒绝了其父亲送他去瑞士留学的邀请,毅然决定要成为一名全职摄影师。

收滨草的杰夫莱斯,安德里亚斯,马恩岛,,选自《马恩岛:一本关于马恩岛人的书》,克里斯基利普

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商业和时尚摄影师的天下。年,基利普借助沙滩摄影师的工作挣足了去伦敦的生活费,接着先后在伦敦担任广告摄影师的助理。年,因工作机会造访纽约的基利普在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首次看到了诸如保罗斯特兰德(PaulStrand)、沃克埃文斯(WalkerEvans)以及奥古斯特桑德(AugustSander)等一众摄影大师的作品,25岁的他决定放弃商业摄影,立刻回到家乡,拍摄那片熟悉却又陌生土地。

返回马恩岛之后,基利普白天在岛上四处走访、拍照,晚上到父亲经营的酒吧打工,终于在年完成了一系列记录马恩人的黑白人物环境肖像作品。从传统铁匠父子到老农民,再到农场工作的青年,他借助马恩岛人的视角讲述了岛民和周围环境之间变幻的社会关系。与同时代的几位纪实摄影师,如擅长用街拍捕捉英国阶级性的托尼雷-琼斯(TonyRay-Jones)或帕特里克瓦尔德(PatrickWard)所不同的是,基利普在作品中都采用了介入式的正面特写,富有浓郁的传统纪实色彩。作为亲历者,基利普见证了由人口变化,以及富有金融工作者涌上马恩岛之后所导致的社会动荡,而这些变化都赋予了《马恩岛》以复杂的社会语境和以其画面里所展现的人性张力,这些张力在他随后的作品中延续了下去。

年代,受到来自美国和欧洲大陆活跃的摄影文化的影响,英国本地的摄影师和有识之士也愈加意识到摄影艺术的重要性。在起步的十年中,英国大不列颠文化协会成立摄影部,专门委任官员发展摄影事业,帮助年轻的摄影人才筹集创作基金,推广作品;英国摄影家美术馆和各地摄影场馆纷纷建立,为摄影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作品的平台。年,基利普受大不列颠艺术协会的任命,为“两种视角-两座城市”(TwoViews-TwoCities)展览拍摄哈德斯菲尔德和贝里圣埃德蒙兹。同年,他还获得了在刚刚成立的英国摄影家画廊展览的机会,同时先后获得了分别文化协会和北方艺术摄影奖学金所授予的扶持基金,从而开始了拍摄英国北部城市的长期计划。

贝弗,斯金宁格罗夫,北约克,选自《此地》系列,-,克里斯基利普

在年代中后期,基利普除坚持个人的摄影实践之外,还广泛地参与到英国摄影文化的推广和教育活动当中。年至年之间,基利普迁居纽卡斯尔,担任北方艺术摄影协会的成员,而在工作之外,他还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摄影人在纽卡斯尔码头附近创立了赛得美术馆(SideGallery),着力推广黑白为主的传统纪实摄影。从年建馆以来,基利普先后作为美术馆主管和策展人策划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展览。

作为英国东北数一数二的摄影场馆,赛得早先集中展出了包括约翰戴维斯(JohnDavis)、克里斯斯蒂尔-帕金斯(ChrisSteele-Perkins)以及包括基利普在内的英国摄影师的作品,其内容大多是英格兰北部工人阶级和被忽视群体的真实写照;而后期开始逐渐探索纪实摄影的传统,举办了卡蒂埃布列松、罗素李(RussellLee)以及美国年代农业安全部门的作品,还有维加(Weegee)、罗伯特杜瓦诺(RobertDoisneau)、奥古斯特桑德、罗曼维希尼克(RomanVishniac)等人的作品。而在今天,得益于英国遗产彩票基金的扶持,赛得美术馆目前正在关门进行大规模扩展。该馆将扩展空间面积以建立新的摄影研究中心,将于年重新开馆。届时,新馆还将在英格兰东北部的学校和社区内开展不同类型电影、摄影和策展项目,以丰富当地的影像普及教育。

坐在围墙上的青年,贾罗,泰恩赛德,选自《此地》系列,-,克里斯基利普

《此地》:记录北英格兰危机时代的激进图像

在约翰伯格(JohnBerger)为他的出版物《另一种讲述的方式》(AnotherWayofTelling)所录制的电视节目中,第二集的开头重点讨论了一张照片——一位年轻的光头党男孩坐在砖墙上,抱头痛哭。这张名为《坐在围墙上的青年,贾罗,泰恩赛德》(YouthonWall,Jarrow,Tyneside,)的经典照片正是来自基利普于20世纪70和80年代所拍摄的《此地》(InFlagrante,-)系列。伯格指出,在照片构图中,哭泣的男孩和包围他的砖墙之间好像有所联系,而它恰恰成为了图像叙事的隐喻。[2]如果将基利普的精心构图作为一种隐喻,那么将男孩围困住的正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伴随着战后世界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改变,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受到当时限制工业化政策的影响,英国北部城市赖以繁荣的传统工业逐一萎缩乃至消失,制造业工厂一家接一家被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得多的英国海外。这一政策直接造成了英国北部地区经济衰退、失业率和通胀双双“爆炸”。

AngelicUpstarts乐队演出现场,桑德兰,维尔塞德,,选自《此地》系列,克里斯基利普

年,基利普申请到了英格兰北方艺术基金会为期两年的摄影基金资助,他陆续走访英格兰北部受到限制工业化政策影响的地区,如维特比(Whitby)、里恩茅斯(Lynemouth)以及泰恩赛德等地,积累了大量有关风景、建筑、事件以及人物肖像的黑白纪实照片,集中展示了因产业转移而被迫失业的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在英国作家格雷汉姆克拉克(GrahamClarke)所撰写的《照片的历史》(ThePhotograph)一书中,他将基利普的创作同风景的表征联系起来:“克里斯基利普用更加极端的形式,为风景的观念提供了与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相关的政治视角。例如,《此地》提供了一个被失业和贫困所困扰的英格兰东北部的激进图像。这种风景由都市的污秽和情感的无助所构成。”[3]

矿工罢工,伊辛顿,杜伦郡,选自《此地》系列,-,克里斯基利普

社会萧条的景象和工人严峻的生存环境始终贯穿在基利普的影像当中。在一张拍摄于泰恩赛德附近拜克区的照片中,黑白相间的路灯已经歪斜到一边,类似厂房的建筑已化为废墟;而在沃尔森德附近,成片的工人住宅也并没有幸免于难,地上到处都是废弃的砖块、木料和生活垃圾;左手边的围墙上是白色油漆喷的抗议口号,上面写着:“不要投票,为革命而准备”。

在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面前下,工业阶级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长期隐藏的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在基利普拍摄伊辛顿矿工罢工的照片中,一排排戴着面具、手持防暴盾牌的警察占据了整个构图的三分之二,而画面左侧,一名站在自家门阶上的矿工手持咖啡杯,与基利普的镜头相视。照片中出现的警察和矿工,以及画面之外的示威者和摄影师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张力,这种张力亦出现在《此地》的系列作品中。在一张名为《杜伦矿工节日》(DurhamMinersGala,Durham),一名男子脸上挂着猪面具,头顶着英国警察帽,而站在他左边的女孩手持着已被雨水打湿的示威标语,上面写着:“矿工的胜利,阻止保守党的进攻”。

杜伦矿工节日,杜伦,选自《此地》系列,-,克里斯基利普

年,在美国学者马丁威纳(MartinWiener)所撰写的《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中,他通过大量引用哲学、政论和艺术等文献来揭示英国限制工业化政策背后的原因——代表南方精英的乡绅阶层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抵触和批判。最终,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代表工业的北方终被南方“驯服”。

在《此地》中,基利普还多次将镜头对准英国的亚文化群体,例如来自盖兹黑德的朋克青年和桑德兰的光头党。除此之外,来自里恩茅斯的萝西一家多次出现在《此地》系列中,《玛格丽特、萝西和瓦尔》描绘了萝西和朋友们正在一把烧着的沙滩椅前取暖,背景中散架的房车和零散在地上的垃圾带给观众以深深的一击,而另一张萝西和儿子罗克坐在拉煤车上的影像也早已成为基利普镜头下的经典。

罗克和罗西在回家的路上,莱恩茅思,诺森伯兰郡,选自《此地》系列,-,克里斯基利普

基利普擅长从个体的命运出发来反思英国限制工业化的危机,至此,《此地》系列早已在全世界各地展览,其画册也多次再版。在年代,基利普与保罗格雷厄姆(PaulGraham)、马丁帕尔等同时代摄影人一起,通过国内外的展览、报道和出版共同唤起了国内外观众对英国摄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cx/11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