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2000亿先生万向20年造出一辆

大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ft/170416/5291113.html

恒大造车早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许家印曾放言:“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但直到日前,一则“恒大拟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项目”的新闻刷遍汽车圈,恒大所谓汽车帝国的雏形才终于浮出水面。

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么?

事实上,恒大在汽车圈里名声大噪,还要追溯到去年国庆期间与贾跃亭的一场高调官司,在当时车市首降的遍野哀鸿中,恒大和FF反复反转的戏码,是汽车圈茶余饭后为数不多可作为谈资的“连载小说”。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年最后一天,闹剧“完更”后,汽车圈真正属于恒大的秀场才刚刚开始。

年1月2日,恒大出资1亿设立了“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充电桩运营环节;1月15日,恒大斥资9.3亿美元,收购瑞典电动汽车公司NEVS(国能)的51%股权,获得难倒大片新造车势力的生产资质;1月24日,恒大10.59亿人民币收购卡耐新能源公司58.07%的股权;1月29日,恒大宣布以1.5亿欧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持股65%。短短一个月,恒大由一个“谈资”角色,摇身一变,成了打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整车、超跑、充电桩运营的高端新造车玩家。值得一提的是,纳入恒大体系的并非坐拥资质却实力平平的小企业,其中卡耐是国内前十并具有日系技术基因的软包三元电池供应商;国能在手握“双资质”之余还收购了曾以技术闻名的瑞典萨博汽车核心知识产权,是“萨博血统”的继承者。毫不夸张的说,恒大光速拉起的产业链实力很强。

此时,业内人士也终于意识到,许家印的造车梦不是浅尝则止的试探,更不是心血来潮的赌徒心态,而是一次权衡利弊后的倾力而为。而对于恒大而言,“倾力而为”显然不仅于此,许家印的格局和野心,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年3月和5月,恒大又相继收购了荷兰e-Traction公司和英国Protean,一举获得了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的先进轮毂电机技术。随后,6月11日,许家印落下了造车以来最大的一步棋子,恒大集团表示,将在南沙区投资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项目。包括年产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年产50GWh的超级动力电池工厂、可配套万辆整车的电机及电控系统生产基地。

亿,与之相比,许家印6月12日拜访韩国动力电池巨头SK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但显而易见的是,恒大的新能源汽车帝国拼图还在持续完善中。而仅仅是肉眼可见的半年内,许家印砸下的钱已高达近亿。而蔚来、威马、小鹏、拜腾、FF、奇点、车和家、爱驰、电咖、前途等10家为人熟知的造车新势力总融资金额也不过0亿出头。

李斌曾言,造车新势力的准入门槛是亿;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曾向记者表示,快速找到盈利模式,50亿就可以支撑一个新势力存活。但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么?可以肯定的是,生产制造车辆以后,如何找到一批心甘情愿掏钱包买车的消费者,则远不是砸钱就能解决的。因为亿,许家印并不是第一人。

亿的前车之鉴

年5月,另一家倾其所有跨界造车的企业万向集团,就曾宣布将在未来7-10年投入亿人民币,在浙江萧山打造一个以新能源汽车和相关制造业为核心的十平方公里的数字城市——“万向创新聚能城”。

而与恒大如出一辙的是,万向集团的转型造车,同样是几近疯狂的砸钱收购,只是相较于许家印摧枯拉朽般的搭建新能源拼图,鲁冠球的圆梦之旅显得更加步步为营细水长流。

年,万向宣布早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三年后,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并开启了累计投资近百亿元的清洁能源的自研发、并购、投资行动。包括昔日全球锂电龙头美国A、曾一度与特斯拉分庭抗礼的“一生之敌”菲斯克(后更名为Karma汽车)、以及涉及固态电池领域的美国固体动力公司(SolidPower)、美国离子材料公司。

Karma汽车;图片来源:万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cx/11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