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直属金融时报报道祺鲲科技与上海煤

《金融时报》首席记者胡萍,近日撰写了《供应链金融两大要素科技为媒产业深耕》为题的深度报道,剖析了如何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并结合产业来解决供应链金融中融资等问题,为“链”上企业服务。祺鲲科技与上海煤交所共同打造的“煤贸金链”作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代表被收录文章中。

《金融时报》于年5月1日创刊,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报头,中国人民银行直属单位。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联合创办的一张全国性、综合性经济类报纸,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年6月17日《金融时报》互金版

以下为报道全文:

当前,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探讨与实践持续深入。不仅是银行、信托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以及网贷平台等也将其作为展业的发力点之一。《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在一个供应链系统中,通常以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依托,再加上对某一特定产业的深耕,从而实现对上“链”企业的服务。

上“链”企业如何获得融资

在传统模式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要求抵押或担保来作为风控手段。而相对于大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信息更为不透明,且通常不能提供充分的担保或抵押,缺乏企业财务报表等易于传递的“硬信息”,这是小微企业难以从传统渠道获得融资的一个原因。

那么,上“链”企业如何获得融资?理论上讲,与传统信贷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基于真实的业务场景,以核心企业的信用担保为依托,从而给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例如,在某科技企业打造的供应链金融链条上,通过一定的合约实施机制以及技术手段,获取核心企业及供应链上企业的运营数据,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各项流动资产,以此为基础给企业提供相应的方案设计和融资安排。

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经营风险主要依赖于经营者个人素质和经营能力以及当地的市场状况。依托供应链的真实贸易背景,不但重视对企业有形资产的评价,而且运用互联网金融科技手段,对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声誉、道德风险以及信用历史等一些无形的、传统评价手段难以量化评价的‘软信息’进行精准评估,建立起不依赖抵押担保的信用体系。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核心企业不仅可以借此巩固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关系,缓解供应商等现金流紧张状况,也减轻了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应付账款等支付压力。同时,解决了核心企业上游下游合作伙伴融资难题,实现了供应链两端的平衡发展。

以产业为基础的赋能

“平台的资产来源很重要。”聚焦供应链金融的业内人士表示,供应链金融借助核心企业信用提升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核心产业、底层资产稳定可控,才能真正在拓展小微融资渠道的同时,对实体经济产业良好的促进作用。以供应链金融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应在某些熟悉或者有资源优势的领域进行深度挖掘,如果涉及太多领域,就不能有效把控风险。

日前有消息称,上海煤交所与上海祺鲲科技共同研发运营了基于煤炭产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煤贸金链”。此前,“煤贸金链”平台已完成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炭大宗商品全交易现货流程,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煤炭交易全程确权、验真并上链记录,同时由爱建信托在无担保、无抵押的情况下,基于区块链技术注入金融流动性,进行证券化的交易。

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有供应链金融资深从业人员认为,底层资产难穿透是造成供应链金融风险难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尤其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cx/6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