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林语堂曾经说过:
“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
一语双关,基本奠定了未来居住空间发展的导向。
房子作为生活的容器,建在哪里,则直接决定生活的方式与态度。而最理想的人居,永远都在指向对自然的回应。
倘或有哪种建筑形式,能满足这一前提条件,奥园·麓语ONE,必须拥有姓名。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
基于天府森林公园、万安体育公园、
红石公园、七里溪生态绿廊等
城市公园“群星环绕”的地理天然优势;
奥园·麓语ONE顺势而为,借势而上,
以忠实的笔法,和富有创新力的构思,
将一座浓缩了峡谷、岛屿的
公园式人居,一挥而就。
如何让建筑物退距到和环境融合,让居住艺术变成艺术居住?
在保证舒适居住环境的前提下,奥园·麓语ONE的选择,是从城市界面关系出发,把传统生活模式融入到未来新生活里。
01
望山茶室:
摆脱传统形式的印象主义设计
作为继怡心湖奥园·半岛ONE之后的“ONE系列”2.0,这里无处不传递着居住艺术的新思想。
示范区入口,左右对开的灰色建筑体,宛如奇峰峭壁,让飞流直下的瀑布水景,因为投影灯光的烘托,而产生烟岚云霭的意境之美。仿佛泼墨山水,一路蜿蜒而入,走进一个或浓或淡,或扫或挥的写意世界。△奥园·麓语ONE实景图“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正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那样,短暂的步行结束之后,恍如隔世一般,一片庄园式的旷地赫然眼前。这里不是桃花源,却已经暗合了桃花源违世绝俗的基本模样。然而别着急,经过了蓝花楹夹道的曲径通幽,接下来进入眼帘的望山茶室,将会是另一番风景。△奥园·麓语ONE实景图有趣的是,拾级而上,第一眼看到的并非茶室本身,而是向茶室过渡的灰色影壁墙,以及影壁墙下,盘虬卧龙的泰山小叶松。小小置景,别有洞天;仅仅松树,大有来头,是设计团队足足花费30天时间,路远迢迢从泰山林处移植而来,并且树龄已有60余年。同时,影壁墙上漏窗的设计,介于幽旷之间,既不彻底暴露,又不完全遮挡;仿佛苏州园林,景中有画,画中有景的艺术效果呼之欲出。不仅丰富了视觉观赏性,而且也巧妙解决了茶室正对入口,进出流线与过往行人之间的冲突。△奥园·麓语ONE实景图有别于普通公园歇脚的亭榭楼台,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建筑形态;
望山茶室则是以悬浮式的建筑体,在芳草茵茵的河堤上,朝着天府中心城市天际线的方向,高高翘起45°锐角的头部。
这种摆脱传统建筑形式束缚的现代设计风格,既充满了印象主义,又有着明显的未来感。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
虽然茶室空间不大,但视野极度开阔,因为采用的是实体墙与iPhone同级别超瓷晶玻璃有机结合的形式,从而创造出室内与外部环境,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借景效果。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
之所以取名“望山”,
顾名思义,呼应天府中轴望山廊。
置身其中,天光水色,一览无余。
即便什么都不做,即便只是喝一盏由茶艺师亲手泡制的茗茶;听一听脚下流水潺潺,看一看天边云卷云舒,静静地不说话,不思想,也能收获花开花落两由之的淡泊与旷达。
02
白鹭芳洲:
媲美iPhone总部,刷新城市界面
与望山茶室遥相辉映的,是对岸临水而建的白鹭芳洲公园示范区。
由曾经连续两年蝉联金盘奖全国第一的“汇张思”团队担纲设计,取韵中国“高山流水”文化意象,和“LESSISMORE”设计理念。
因为整个建筑远远看去,仿佛在水一方振翅欲飞的白鹭,故而得名“白鹭芳洲”。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爽朗洒脱的立面线条,跨界融合柯尼塞格超跑尾翼;夸张豪放的现代挑檐,展现强烈的动感之余,亦流露出飘逸的美感。
既有淋漓尽致的浪漫意蕴,又有恰如其分的理性思考。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
除顶部采用白色洞石石材,超瓷晶面板玻璃的大面积使用,几乎媲美iPhone总部LOW-E落地玻璃的工艺级别。
加上铜色镜面金属收边的点睛之笔,厚重之中,不失轻盈;硬朗之间,更兼柔和。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示范区的内部结构,无论是入口的屏风式影壁墙,还是功能区之间的隔挡,在“虚实”手法的设计运用中,完美形成贯穿始终的纵深感;仿佛电影中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利落而干脆。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
最使让人震撼的,是剪裁立体的竖向玻璃巨幕墙。既弱化建筑实体结构,同时又让室内空间得到向外自由伸的可能,室外风景有了向内自然过渡的机会。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
尤其在与浅滩水景,正反对照,层进烘托之下。建筑本身的大道至简,水本身的宁静致远,虚实相映之间,立刻碰撞出哲学与审美的火花。
只有真正身当其境,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全景视野下的通透与宏放——
即便足不出户,也能饱览“一溪双岛”组成的微型峡谷式景观。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当然,除了大量使用“借景”与“对景”,设计师在对示范区内部空间的处理上,同时采用“穿插”手法,对一棵树、一株仙人掌,进行合理吸纳。
完美回应“顺应自然”的主旨之余,也让整个建筑时刻勃发出生机的力量。
而这一独特巧思,更是彰显出奥园·麓语ONE“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观。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与建筑相辅相成的园林,在布景规划上,合作的设计团队是素有“中国景观设计企业10强”以及“中国风景园林设计领先企业第1”的GVL怡境国际;相对于传统园林强调曲折、变化之美,奥园·麓语ONE的现代园林设计,则更注重景观的打造。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严格遵从永续生态的理念,以呼应公园城市为核心,通过随形就势、削低垫高的叠山理水,打造出内外四叠生态景观,以及与麓湖湖区同等级水循环系统。
低密自然生活场景,既满足了成都人的公园情结,也让慢节奏的生活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03
琉光艺墅:
东方美学×超现代设计=人居新范本
有了美不胜收的公园,如何让房间能充分看得见风景。
别墅的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奥园·麓语ONE,首要解决的,便是利用坡地4~6米的高差,将建筑整体抬高。
其次,在外立面的处理上,通过72%LOW-E玻璃覆盖,和0.32的窗地比,从而为居住者提供°俯瞰公园全景的可能。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外观上,别墅建筑主体以特斯拉的科技灵感为参考,呈现T型布局,融合东方美学与现代艺术;
在柯尼塞格超跑挑檐、手机弧屏曲线、徕卡全景视窗,等超现代设计手法的结合运用下,建筑精工细作的质感,呼之欲出。
当然,设计的宗旨不是“秀才看热闹”,而是“以人为本”。
在基于“人”的层面上,奥园·麓语ONE要考虑的,便不仅仅只是拘泥于自然环境,而是在追求外在形式的同时,亦兼顾了对内在的思考。
港式一贯的双横厅,无缝衔接超10米露台;阔景之下,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的外延;通透性与流动性,也随之体现得更加彻底而完整。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被吸收的外部风光,
仿佛嵌在墙壁上的巨幅油画,
为深棕色的木包墙与纯白色的吊顶
围合成的内部结构,
平添丰富且富有细节的层次感。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
与大多数别墅客厅只有一面墙采光的设计不同,奥园·麓语ONE在实体墙与玻璃墙的结合上,显然更为大胆且富有张力。
比如,厨房的飘窗设计,在不影响储存空间的使用情况下,又取巧地达到较强的采光效果。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另外,独立中西双厨的开放式倒台,无论是洗手作羹汤,还是橄榄油煎牛排,家庭生活因此也有了多样选择。
当然,卧室作为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布置与设计,好坏与否,则直接影响着居住者的心情与生活质量。从设计上来看,每个房间至少1~2面采光,°观景落地窗,不仅让室内与室外完美交互,而且近可俯瞰私家花园,远可眺望麓语公园;不同视角有不同视角的风景,不同的风景又会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从功能上来看,其中超50㎡,采用全套房设计的主卧,从衣帽间,到梳妆台、再到卫浴干湿分离区,均开放式布局,南北采光;
揉合视觉、光线等元素充分凸显通彻透辟的空间感受,从而达到一种错落有致,张弛有度的艺术美感。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至于地下室,高达5.6米的层高空间,通过打破平面布局的常规,利用夹层落地窗采光,替代传统别墅采光井采光。增强通透性的同时,也丰富空间的层次感。
下层是充满动态画面的party区,酒窖、私人影院一应俱全;上层是雅韵别致的小型茶室,茶壶茶盏整齐划一;一动一静,进退有度。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然而最绝妙之处,还在于上层的茶室设计,让地下室与下沉花园有了彼此连接,互通有无的可能。说到私家花园,则又包括入户地面花园,和下沉式花园两部分组成;
一个让“庭院情结”在空间中得以延伸;一个让生活方式在环境上得到解放,或是私人趴,或是BBQ,既有绝对的私密感,又有娱乐休闲,功能的多变性。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就是这样一上一下,大小不一的两个花园,形成立体式的叠加效果,同时也更伴随着奥园·麓语ONE以“人的生存方式”为主的居住哲学思想的表达。
毕竟,对于奥园·麓语ONE而言,建筑是最能直观反映城市形象和谐统一发展的方式之一。所以即便是花园,也尽可能地形成南北朝隔断。
△奥园·麓语ONE实景图作为成都,首个将上中下叠拼设计成独栋化体验的别墅;为了能让居者体验到居住的尊崇感和私密感,仅仅在归家动线上,奥园·麓语ONE便打造了两种独立方式;比如,开创成都别墅户户配置独立电梯的先河,让上中下叠三层空间形成贯穿始终的互通效果;比如,在地面花园设计双独立归家动线,呈现出告别“公区”的独特设计。三进序列,六境空间,九重礼序,这样的创新,更是将精神意义上的奢居融于生活的日常。在同时享有世界级中央商务区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浅丘之地,奥园·麓语ONE,顺应未来别墅产品的必然趋势;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不仅创造了过去人们不曾想象的墅内“有天有地”的居住场景,而且在采光,和空间扩展、以及功能添加等方方面面,都实现了完整与完美的迭代升级。让自然和建筑的丰富混合,让公园与生活的渗透交融,既理性又浪漫,既清醒又感性。编辑弓九统筹
Nino出品人主编
Lena湘图片摄影
奥园官方提供投稿(含素材提供)合作
房管家落屋-房屋研究所“看房子、聊设计、品生活”社群已开通添加“房所长”(ID:cdfgj)带你加入一个有趣有料的分享群●衍生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