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
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让我们一起回顾百年党史
重温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百团大战
年8月20日★华北
年的夏秋,中国全面抗战进入第四个年头,八路军的迅猛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游击战的积极展开,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于是,日本在加紧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活动的同时,把进攻的矛头重点指向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加紧推行“肃正建设计划”,企图分割、封锁、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
为粉碎华北日军的全面进攻,打破其“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抗日战局更有利的发展,遏制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倾向,并影响全国抗战局势的好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决定以破坏华北敌占交通线和据点为重点发起大规模进攻战役。战役发起后,我军参战兵力迅速增至个团,因此,彭德怀在上报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最先使用了“百团大战”名称,故又称“百团大战”。
以百团大战为题材的影视作品
8月8日,八路军总部正式下达《战役行动命令》,具体规定了各部队的作战任务。
按照八路军总部的作战部署,百团大战进攻战役首先从正太路发起,而后扩展至山东以外的整个华北地区和主要交通线。
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共驻有日军3个师团的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飞机架,另有伪军约15万人。
我军参战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师(含山西抗敌青年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第师(含山西青年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共个团,约20余万人。此外,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支援参战。
准备伏击的八路军
8月20日20时,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风云中一个特殊的时刻。在八路军总部驻地太行山腹地的王家峪,彭德怀发出战斗号令,正太路破击战准时打响。按照八路军总部的战役部署,此次破击作战分三路同时进行。
第1路在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的指挥下,以1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2个骑兵营、3个炮兵连、1个工兵连、5个游击队,分别组成左、右和中央3个纵队、牵制部队和总预备队,破击正太铁路阳泉至石家庄段。
第2路在第师师长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指挥下,以10个步兵团、3个独立营、4个工兵连,分别组成左翼队、右翼队、总预备队和平(定)和(顺)支队,破击正太铁路的阳泉至榆次段。同时对平汉铁路元氏至安阳段、同蒲铁路榆次至临汾段、白晋铁路平遥至壶关段以及邯(郸)长(治)公路等,也作了相应的破击部署。
经数日连续战斗,第师部队先后攻克了正太铁路线上的大多据点及车站多处。至此,除寿阳、阳泉等少数城镇,正太铁路西段基本为我控制。随后,我军在广大参战群众积极协助下,对攻克的铁路、桥梁、隧道进行了大规模破坏,使正太铁路西段陷于瘫痪。
第3路在第师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的指挥下,集中20个团的兵力在同蒲铁路北段两侧一些主要路口展开大规模破击战。至8月31日,先后攻克了北龙泉、康家会、丰润村、阳方口等多处据点。为了拔除该段铁路线上日伪军的重要据点五寨城,第师派出精干人员组成奇袭队,化装潜入城内。于正午时刻,以给敌哨兵送水为由,干掉哨兵,打开城门,里应外合奇袭五寨城,共歼灭日伪军余人,切断了同蒲铁路北段和忻县至静乐、汾阳至离石、太原至汾阳等公路。
9月2日,日军第36、第37师团和独立混成第4、第9旅团各一部,共0余人,合击正太铁路南侧安丰、马坊地区第师。该师以4个团兵力英勇抗击敌人,毙伤其余人,掩护了师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9月6日,上述4个团在榆社西北双峰地区将日军1个大队包围,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歼其大队长以下余人。同日,第旅在张建地区设伏,重创向辽县撤退的日军。
9月上旬,活动于正太铁路东段的晋察冀军区第3团和第4军分区特务营等部,再度袭击了娘子关和井陉煤矿,有力地牵制了敌人。由于晋察冀军区主力在盂县地区积极行动,向正太铁路南侧反击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主力,从9月5日起,被迫陆续回调寿阳、阳泉、盂县地区,并向晋察冀军区部队反击。与此同时,第师对同蒲铁路忻县至太原段的破击,也使敌人难于继续从该线抽调兵力增援正太铁路。在此情况下,八路军总部为休整部队,以利再战,决定于9月10日结束第一阶段作战。
八路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由于战役部署周密,准备充分,部队行动迅速,突然而猛烈地破击了日军占领的交通线,使日伪军联络中断,交通瘫痪,猝不及防,陷入被动挨打、一片慌乱之中。
第一阶段战役结束后,八路军总部为不给敌以喘息之机,决定连续作战,以攻占交通线两侧、摧毁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为重点,继续扩大第一阶段的战果,于9月16日发出第二阶段作战命令。
晋察冀军区部队发起涞灵战役。驻涞灵地区之敌为日军驻蒙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司令部驻张家口)和第26师团(司令部驻大同)各一部共0余人,另有伪军余人。晋察冀军区首长决心先夺取涞源县城,并拔除县城附近各据点。
9月22日22时,在涞源战役发起的同时,第3团在团长邱蔚、政治委员邓经纬的指挥下,向东团堡发起进攻,激战至23日拂晓,占领东团堡西侧馒头山阵地。此时,日军施放毒气进行反击,第3团进攻受挫。入夜后,第3团再次发起攻击,与日军展开近战、夜战、白刃格斗,使其无法再施放毒气。几经血战,攻克东团堡外围阵地,日军退守核心阵地,顽抗待援。24日20时,第3团再次攻击,因日军再次施放毒气和我攻坚伤亡过重,开始转为围困作战。25日下午,日军开始焚烧据点内的粮食、武器,企图拼死突围。见此情况,第3团再次发起猛攻,残敌20余人见突围无望,援兵不到,被迫燃火自焚。此战从23日至26日,全歼日军余人,我军共攻克涞源外围据点10余处。
10月7日至9日上午,先后攻克南坡头、抢风岭、青磁窑等日军据点。9日下午,大同日军千余人增援至浑源,并继续向灵丘地区进犯。同时,在易县、保定、定县一线,也发现大量敌人活动。聂荣臻司令员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于10月10日结束了涞灵战役。此役共进行了18天,歼敌余人,我军亦付出较大伤亡。
第师发起榆辽战役。驻榆辽地区之敌为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1个大队,另有2个大队驻和顺、昔阳、榆次之间,与榆辽地区之敌相互呼应。日军主要守备榆辽公路,企图使这条公路经武乡向西南伸展,与白晋铁路相连,以达其分割我太行北部地区的目的。为打破日军的企图,第师在刘、邓首长指挥下发起榆辽战役。
9月23日23时,榆辽战役正式打响。在第旅进攻榆社时,守敌余人在飞机掩护下,依据城墙,负隅顽抗。旅长陈赓指挥部队3次强攻不下,改用挖坑道逼近城墙,实施坑道爆破,炸开缺口,尔后发起攻击,一举全歼守敌,缴各种炮12门、轻重机枪17挺、步枪余支。
从30日9时至次日零时,我军向敌连续发动10次攻击,经过15小时的激战,歼其大部。但残敌依托有利地形顽抗,与我军形成对峙。同时,辽县西援的日军余人,已突破新编第10旅的狼牙山阻击阵地,对我构成前后夹击之势。为此,第师撤出战斗,并结束榆辽战役,榆社复为日军占领。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近千人。
第师发起同蒲铁路破击作战。9月22日,贺龙指挥第师所属部队对同蒲铁路发起新的破击作战。为配合第师发起同蒲铁路破击作战,邯(郸)济(南)铁路破击作战也在此期间先后打响。其中,第师所属冀南军区在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宋任穷的指挥下,以下辖5个军分区共12个团的兵力,对日军正在修筑的邯济铁路及沿线的重要公路线展开破击作战,共歼日伪军0余人;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在司令员吕正操、政治委员程子华的指挥下,以下辖5个军分区及直辖部队共17个团的兵力,向任丘、河间、大城、肃宁等交通沿线的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从10月1日至12日,共攻克据点20余处,歼日伪军0余人,破坏公路公里。
百团大战纪念碑
日军遭到我军连续两个阶段的大规模打击后,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于10月上旬开始,陆续从正面战场调集部分兵力投入华北战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扫荡”。
为此,八路军总部于10月19日下达了反“扫荡”作战命令,要求在日伪军对我根据地采取空前毁灭政策的形势下,太行、太岳、晋西北等各根据地党政军民要密切配合,实行空室清野,并分散部分主力部队与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保卫抗日根据地,坚决粉碎日伪军的“扫荡”。于是,我军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开始投入反击日军报复“扫荡”的作战。
油画《百团大战》
10月6日,驻沁县、襄垣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第36师团各一部,在榆社、辽县的日军配合下,集中近万兵力,对太行地区榆社、辽县、武乡间的浊漳河两岸和清漳河东西地区进行连续“扫荡”,并把“扫荡”的重点放在进攻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边区党政机关所在地麻田、王家峪、砖壁、左会等地区,企图寻歼第师主力和我党政军首脑机关。为打破日军企图,10月14日,第师新编第10旅一部在副旅长汪乃贵、政治委员赖际发的指挥下,在和(顺)辽(县)公路上的弓家沟设伏,歼敌1个运输队,击毁汽车40余辆。
29日,第、第旅和新编第10旅主力,以及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在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将日军第36师团1个大队包围于武乡以东关家垴高地。被围之敌抢修工事,固守待援。我军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迅速突破日军防御阵地,将其压缩于狭小地区,展开白刃格斗。战至31日拂晓,歼日军余人。31日下午,日军增援赶来,我军遂停止攻击,主动转移。
援敌扑空后,分路西进。为掩护总部机关转移,第师令第旅在旅长陈赓、政治委员王新亭的指挥下,分路阻击进犯之敌。各阻击部队,英勇顽强,战况空前激烈,在予敌以重创的同时,第旅也遭受较大伤亡。战斗从11月3日上午进行到4日凌晨,完成了预定任务。11月5日,日军向白晋铁路线撤去。至14日,各路“扫荡”日军全部撤退。
11月17日,日军第36、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各一部,共约人,开始分路对太岳地区进行“扫荡”作战,并重点合击中心区域沁源及其以北的郭道镇地区。太岳军区部队在第旅旅长陈赓的统一指挥下将主力组成沁东、沁西2个支队,转战于日伪军合击圈内外的沁河两岸地区,寻机灵活打击日军。23日,日军合击扑空后,转向分散“清剿”,疯狂地烧杀抢掠我根据地人民。仅沁源一县被害群众即达余人,被抢被杀牲畜近万头。23日至27日,沁西支队第42、第59团歼日军余人;沁东支队第17、第57团予敌以重创;同时,我游击队、民兵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广泛袭击敌人。在我军民紧密配合反击下,至12月5日,日军陆续撤出了太岳地区。
百团大战纪念馆
10月下旬,日军独立混成第3、第16旅团各一部共0余人,开始对晋西北第8军分区和第3军分区米峪镇地区进行“扫荡”。晋西北军民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和实行空室清野。同时,集中主力一部,寻机歼灭小股日伪军,或转到外线,断敌交通,袭敌据点。在晋西北地区军民多种形式的打击下,日伪军整日不得安宁。日伪军对我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致使许多村庄被烧光,许多家庭被杀绝,许多妇女被强奸后又被杀害。在兴县,日伪军将我男女老幼余人关进房内烧死。晋西北地区被残杀群众达余人,被抢被杀牲畜达余头,被烧毁的房屋、窑洞达1.9万余间。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空前浩劫。
但晋西北抗日军民并未屈服,他们同仇敌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游击战,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从12月14日至27日,晋西北地区军民连续作战近次,迫使日伪军由疯狂“清剿”转为修路、建点,并在其控制的点线内,如兴县、临县、方山等地区,停止烧杀,改取怀柔政策,企图长期驻守,以割裂晋西北根据地。为打破日伪军企图,第师分散部分主力部队,配合游击队和民兵,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斗争;同时,集中部分主力部队,破击交通线,袭击敌修路部队和运输队,并于日伪军撤退时歼灭其一部。晋西北军民在反“扫荡”中,共作战次,歼日伪军余人,迫使日军于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了晋西北根据地。
我军在第三阶段作战中,坚持以灵活多变的战术,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经过艰苦奋战,取得了反日军报复“扫荡”作战的胜利,并最终结束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一篇一个党史小故事
一篇一份对党的回忆
一百年的历经风雨
一百年的奋发图强
每一步都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重温百年党史
我们下期再见
图文来源
网络
图文编辑
宣传部滕潇瀚
责任编辑
宣传部陈依苓
你“在看”我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