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刊文报道清华五道口,与金融改

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yqyywdj.com/m/

五道口,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京包铁路与成府路的交汇处,因是从北京北站出发的老京张铁路的第五个道口而得名;而在金融人的语境里,它代表的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她因金融改革而生,与金融改革同行。年9月,为满足金融体制改革对高素质金融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应运而生,年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是我国金融系统第一所专门培养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清华大学协商,并经教育部批复,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设成如今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从年至今,五道口创办已有四十载。

金融改革的弄潮儿

“投身改革,经受锻炼”——这是五道口创始人刘鸿儒为研究生部十年校庆的题词,也是对五道口数十载育人成就的真实写照。

四十年来,随着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从中央银行制度框架的基本建立到专业金融机构的设立,从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到中国证监会的成立,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改革到中央银行体系、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的全面建设,“五道口人”的身影活跃在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很多人都成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建设者和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者。他们中,有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局长吴晓灵,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晓炼,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琦,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万建华……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从不同角度,亲历了中国金融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在“为市场经济改革培养人才”方面,五道口不辱使命,她以精英云集、人才辈出而享誉金融界,有“中国金融黄埔”和“中国金融改革桥头堡”之称。

“金融黄埔”的美誉,得益于五道口特有的办学模式。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第一所专门培养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在学院成立之初,陈岱孙、胡代光、厉以宁、黄达四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便受邀担任学术顾问并亲自授课;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次评定的八大研究员尚明、刘鸿儒、丁鹄、周林、杨培新、甘培根、林志琦、虞关涛等组成核心教师队伍;同时,学院从国外聘请知名教授、学者传授国际前沿知识,其中不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种博采众家之长,采用教师外聘制、导师外聘制“两条腿走路”的开放式办学成为五道口办学的最大特色。

现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表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是出卷人。而五道口育人最成功的经验就在于主动回应时代的发问,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年以来,五道口融合清华大学培养人才的百年积淀与五道口“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特色传统,以“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为使命,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强烈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操守、拥有突出金融专业能力的高级人才,在推动中国金融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截至年7月,五道口共培养了名硕士研究生、名博士研究生、名金融MBA、名金融EMBA;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重点率达到90%。同时,每年学院还提供面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金融机构专业人士的培训课程。

“学院首要任务就是人才培养。”现任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对《金融时报》记者说道。

除了办学项目外,学院还依托清华大学丰富的国际交流资源,积极开拓专业的国际交流渠道,逐步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倡导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学术与政策研究,先后成立国家金融研究院和金融科技研究院,为金融业稳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国家金融改革与开放。如今的五道口金融学院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清华风格、承接道口传统的高等教育学府,其影响力从金融行业逐步拓展到各类产业,国际影响逐步凸显。

“五道口模式”

建设世界一流金融学院,须以一流治理体系为支撑,打造一流的科研环境。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体系构建、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最优秀的高等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我这10年最大的体会就是党政团结,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学院始终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政密切配合,凝心聚力,形成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学院的思想共识。”现任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因历来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学院形成了由理事会议事制度、党委会议规则、党政联席会会议规则等组成的管理与运行体制,以及由人才培养、科研管理、师资队伍、职员人事、行政管理等专项规章制度组成的制度体系。完善的制度体系成为五道口科学规范、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职员队伍,也以年轻、学历高、专业能力强、职业化水平高而“独树一帜”,为教学科研服务提供着重要支撑。目前,学院拥有一支由23名全职教师、16名兼职教授、19名特聘教授、3名访问学者、名业界导师组成的立足中国、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世界级的教研团队建设,带来了丰厚的学术成果,年以来五道口教师累计被A+、A类国际顶级经济金融学期刊发表或接受论文70篇,正教授发表A+类论文共50篇,人均发表数量在亚洲金融院系中排名遥遥领先。

廖理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下一步,我们继续努力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把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研究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上,为解决中国问题建言献策。”

目前五道口已经形成由2个校级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和30个院级研究中心组成的科研机构建设体系,学术与政策研究并进、智库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发起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中国金融学术年会、中国金融科技学术年会等多个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高端国际学术会议,积极推动对中国金融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年,五道口按照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金融服务科创的目标,迭代升级了覆盖科技成果转化与科创企业成长全周期、全需求的科创人才培养体系。年,为给国家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更好地服务北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带动通州区金融科技发展和高端人才聚集,五道口金融学院通州校区的建设正式启动。

传承+创新=致远

从昔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到如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始终贯穿于五道口的发展建设全过程。当五道口传统与清华文化相融合,便形成了如今的五道口特色文化,其中之要义就在于传承与创新。

现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刘鸿儒,曾在一次讲座中重点阐释了道口精神。他说,五道口是时代的产物,是改革的产物。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各大财经院校授课都是计划经济课程,严重缺乏懂市场经济的人才,因此,创办研究生部培养经济金融改革人才成为迫切需求,“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道口精神便由此衍生并得以传承,成为如今五道口的特色传统,承载着“五道口人”的精神气质、奋进姿态、胸怀境界与坚定选择。

近年来,为了不断总结凝练清华五道口的文化特色,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文化建设规划,科学指导并推动清华五道口文化创造性发展,凝练形成了如今“专兼融汇,知行合一,创新卓越”的办学特色。学院在融合道口精神和清华底蕴的基础上,坚持打造特色学院文化活动:继承“讲团结,重贡献”传统的温暖纽带,开创“道口家庭”育人模式,已成为学院培育特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时代加速变革的当下,五道口传承至今的文化基因,流淌成为其不断奋进的动力源泉。如今,新一代清华五道口人继续弘扬开拓进取的精神,创造了多个第一:开设了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与常春藤大学合作的MBA学位项目以服务于全球化背景下对高端金融人才的需求;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设第一个金融EMBA“一带一路”东南亚项目;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孵化第一个金融在线教育平台……

“继承道口传统,发扬清华精神,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建设国际一流金融学院。”这是刘鸿儒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时的期许,也是五道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推进校友与学院共同发展,让五道口精神流淌向业界的每个角落,是五道口独特的校友文化,也是学院最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五道口积极探索校友融合发展制度设计。他们除了日常联络沟通及支持各类校友活动外,还推动形成每年的系列校友活动,通过研究校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校友发展规律,完善学院服务校友发展体系建设,鼓励校友支持学院人才培养、事业发展、促进校友与学院共同发展。学院的文化对校友形成了终生的文化影响,而校友们也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传承弘扬着清华五道口的优秀传统和特色文化。

“如果说过去30年,我们是和中国改革同行,未来我们要与世界同行。”年,时任学院院长、现任理事长吴晓灵如是说。

年,是五道口创办四十周年,也是清华大学建校周年。五道口正继续坚守“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的使命,践行着“与世界同行”的承诺。

作者:《金融时报》记者安仁李丹琳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pj/7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