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蔚蓝色的金融

凌晨4点,湛江市的江洪渔港已热闹非凡,大批客商聚集在码头等候第一批渔船回港,抢购新鲜上岸的海鲜海货。岸上的灯光与渔船上的渔火交相辉映,渔民与客商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场面颇为壮观。

在返航的渔船中,庞石生的渔船率先靠岸,而在这艘渔船背后,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我原来只有一艘旧木船,一直筹划建造一艘新的玻璃钢船。谁知道向船舶修造公司下单后,原渠道筹措的资金没能如期到位,出现了大约万元的缺口。”庞石生回忆称。最终是当地农商银行的“海洋宝”信贷产品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经过实地调查船只情况后,遂溪农商银行在庞石生交付船只尾款前给予其万元授信。

庞石生的故事,只是湛江市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湛江市区位独特,是全国陆域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当地内渔港有32个,渔业部门登记在册海洋渔业船舶万余艘,渔港和渔船数量居广东省前列。同时,湛江市海洋产业结构较为完善,已初步形成以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高端临海工业为主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根据当地独特的区位和产业优势,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全面推进湛江地区海洋金融改革,统筹优化金融资源,改进与强化海洋经济发展相关的金融服务,以“蓝色(海洋)金融”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支持涉海企业做优做强,助力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

唤醒“沉睡”资产激发海洋经济活力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湛江作为海洋经济大市,打造符合湛江经济发展的海洋金融模式,加大对海洋产业信贷的支持力度,对湛江‘以海强市’尤为重要。”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行长江晓帆说。

为支持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产业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导向作用,大力推广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指导湛江辖区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渔船抵押(担保)贷款、海洋使用权抵押贷款、沿海滩涂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等涉海金融产品,唤醒滩涂、渔船等“沉睡”资产,解决海洋中小企业担保物不足、融资难问题,推动像庞石生一样的渔民和企业主转型升级。截至年末,湛江辖区渔船、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余额达5.12亿元,同比增长26.45%。

湛江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的指导下,湛江农商银行根据湛江海洋产业特点,创新推出“海融易贷”,全面覆盖涉海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并与湛江市船东协会、湛江市水产商会签订合作协议书,充分利用风险补偿基金、财政补贴、保险等风险缓释方式支持湛江海洋产业的发展。截至年末,湛江农商银行“海融易贷”累计发放贷款笔,贷款余额达6.44亿元。

探索海洋金融创新助力临海产业发展

为提升海洋产业金融服务效能,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金融机构创新设立特色专营机构,为涉海企业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据中国银行湛江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银行湛江分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指导下设立了湛江南方水产城科技支行,专门为涉海中小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自成立以来已为29家新兴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累计金额达2.91亿元。

“目前,湛江正在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并依托巴斯夫一体化基地、中科炼化等重大项目打造国际化工临港产业园区,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单家银行机构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行长江晓帆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支持临海产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多措并举,鼓励辖区银行机构创新采取银团贷款、组合贷款、联合授信等模式,支持高端化临港产业发展,构筑湛江以临港钢铁工业、临港石化工业和临港造纸业为核心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截至年末,湛江辖区金融机构已累计为湛江宝钢、湛江晨鸣纸业、湛江东兴石油等临港大型企业联合授信达亿元。

优化金融服务加快海洋金融基础建设

为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普惠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应持续加强。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特点,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快海洋金融便民设施建设,努力拓展移动支付在海洋领域、海港、海岛的应用,助力建设智慧海洋城市,逐步构建海洋金融新业态。

在海洋交通方面,湛江辖区海安新港、特呈岛旅游码头等重点海洋交通枢纽已全面实现了移动支付购票过闸,湛江海湾大桥实现移动支付年票续购。年10月,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湛江徐闻港正式开航运营,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积极推动“智慧港口”项目建设,在徐闻港建成无人售票、无感停车、智慧餐厅等多个移动支付项目,支持手机闪付、云闪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助力粤琼海上通道提速。

同时,聚焦辖区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点支柱项目,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全力推进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多项业务创新,着力提升外商投资企业、重大项目的服务效能。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已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落地湛江,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成为广东省大湾区以外首批实施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的企业。宝钢湛江钢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充分享受了各项外汇政策便利,试点后企业对外付汇时可免于向银行逐笔提交报关单等业务资料,每个月可节省2至3天单据整理时间。实际业务办理时,从向银行提出申请到资金跨境付出仅为原来耗时的15%,资金周转效率大幅提升。截至年末,宝钢湛江钢铁已发生便利化试点业务笔,金额6.68亿美元。

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几家抬”合力

据江晓帆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一直以来坚持贯彻“几家抬”的工作思路,联合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金融局、财政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林权、海域使用抵押贷款业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开办涉海业务,要求金融机构围绕湛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切实加大金融投入力度,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积极推动海洋(蓝色)金融的政策研究,多次向当地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年4月,广东省政府印发的《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湛江市依托特色优势开展海洋(蓝色)金融创新”。年3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海洋金融,探索省市共同设立海洋发展基金,创新海洋信贷、海洋保险业务”,此外,“创建海洋(蓝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也被纳入了《湛江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

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支行还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发展资金支持,推动中征平台和“粤信融”平台在海洋金融项目上的应用,支持核心企业与融资平台的接口开发与对接。据了解,“广东省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金融服务)”专门支持专项海洋发展资金万元用于湛江市征信中心配合落实海洋产业核心企业鼓励措施,助力辖区企业做大做强,目前依托“粤信融”平台开发建成的“湛江市海洋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正式运行,有效增强了蓝色金融对接支持蓝色企业、项目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了产融对接效率,年3月31日,该平台成功对接促成了首笔万元涉海信贷融资落地。此外,湛江辖内国联水产、晨鸣浆纸、鸿智科技三家核心企业在中征平台的对接项目也已正式上线运行,其中,国联水产已开展线上融资业务。截至“十三五”期末,湛江海洋经济信贷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全市海洋经济贷款余额达.48亿元,海洋经济总量排行居广东地级市首位,海洋经济已成为湛江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

在不断的探索中,湛江走出了一条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蔚蓝色的海洋金融助力湛江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湛江朝着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总体定位一步步靠近。

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湛江市中心中行、金融时报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pj/8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