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李。
今天和大家聊聊恒大。
这边厢还没等到恒大汽车售卖,那边厢却等到了恒大汽车被卖。
今年的上海车展,老李我去看了恒大的展台,觉得恒大如果PPT做得能像贾老板一样好,应该还是能再挺(pian)个几年的。
可惜这PPT还没做完,就迎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8月10日晚间,恒大发公告称,正在接触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出售其部分资产,包括持有的恒大汽车(,HK)以及恒大物业(,HK)的部分权益。
同一时间,恒大汽车也公布自己要被卖了。
老李看到这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该来的总算是来了,很久之前老李就发过一张图预测过恒大会变卖资产。
4月底的上海车展,老李是通媒体朋友的关系一起进去看的,当时对恒大展台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
随着音乐响起,大幕帘子展开,恒驰1、2、3、4、5、6,从A到D,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横跨各个级别的各种车型,一字排开展现在我眼前,说实话老李当时属实有点佩服。
之后,老李就只能远远地围观看跳舞了,因为展台拉着护栏不让靠近,听说有人想拍底盘,直接被保安架走了。
从古至今,全世界从来没有哪个车企是一辆车都还没做出来,企业先上市的,恒大是第一个。
同时发布9款车,即使是百年车企、顶级车厂都不敢这么玩的,恒大的野心不可不说是拉满了。
恒大汽车曾经一度想要空手套白狼上市科创板,如今不仅一辆车都没有发售,还反手来一个卖股权,洽谈转手。
不得不感叹,许老板这做生意的手法,真的不是和贾老板学的么?
其实在8月9号的时候,有传闻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之下,会有国企接手恒大,帮助恒大解决短期流动性的难关,当时恒大系的股票还因此连续3日大涨。
其实业内人士拍脑瓜就知道,真有有能力接盘的国企,或是产业投资方,全国也就那么几个。纯财务投资者,像苏宁张近东那样的,敢把自己折进去就兄弟的,估计再也不会有了。
当老李真正在意的是,恒大的公告中的“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这句话,这基本就在喊话:欢迎砍价,价格合适就卖。
恒大真的已经缺钱缺到慌不择路的地步了吗?
恒大可以说是近几年跨界造车的代表,走的就是典型的收购拼接之路。
在与贾跃亭合作破裂之后,恒大就另起炉灶开启一路买买买的模式。
9.3亿美元收购国能汽车,获得新能车资质,作为国内造车主体;3亿美刀与跑车公司柯尼塞格(Koenigsegg)组建合资公司。
10.6亿人民币收购动力电池企业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股权;5亿RMB收购轮毂电机制造商湖北泰特机电70%股权。
亿元大手笔,入股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广汇汽车的母公司。
许老板从不避讳的称恒大就是地产公司,至于造车的技术、人才和经验这些,根本谈不上弯道超车,恒大走的是买买买的换道超车。
只是问题是:恒大这种东拼西凑的汽车帝国,真的会有接盘侠愿意接手吗?
蔚来18年6月交付第一台车,18年净亏96.39亿、19年净亏.13亿、20年净亏53.04亿。
小鹏18年12月交付第一台车,18年净亏损13.99亿、19年净亏损36.92亿、20年净亏损27.32亿。
理想19年12月启动交付,19年净亏损24.38亿、20年净亏损1.52亿。
这还只是“蔚小理”交付之后的亏损,之前的烧钱还没算。
所以说,恒大那么大的盘子,如今的国内还有哪个财团能够接得下这个盘子,继续烧得起钱?
抛开之前恒大这种无节制的烧钱以及在房地产行业中大量借贷的经营模式,最关键的是,让恒大落得如此窘迫地步的还是去年8月份住建部以及央行划出的房企三条红线。
相关的老李有写过系列文章《从恒大被谣言重组一事来看中国未来的房价(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前往。
说回今天的话题,恒大为了降低负债率,提高自身的现金储备率,能做的只有开源、节流、变卖资产。
开源就是疯狂降价,六折七折的销售房子,加紧回收资金。
所以,恒大最近一直都在楼盘大甩卖,别以为自己捡了个便宜,如果买到的是还没有封顶的期房楼花,就真得留个心眼了。
节流就是不再疯狂拿地了,当然三条红线没过,本身也没资格拿地。
最难的就是变卖资产,一方面是恒大不愿意放手,另一方面则是很难找到接盘侠。
就像老李前面说的,恒大那么大的盘子国内就没几个财团能够拿得下,其次恒大的资产目前来说更像是劣质资产,还是那个问题,谁愿意接盘呢?
不是老李我要落井下石,恒大缺钱也不是什么新闻了,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会因为老李的一篇文章就无法解决了。
三条红线的政策规定,要求房企在年6月底之前全“达标”。在此之前,恒大必须加速降低负债率,提高现金储备率,一关一关的闯,一旦没闯过去,就直接清零,全盘皆输。
我是卖保险的老李,如果需要咨询保险,
请联系我,
点亮“在看”,年薪百万哦
如何根据自身的状况制定合适的财产规划方案?如何避免意外风险造成的财产损失?如何从法律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财产规划?如果对此有兴趣,欢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