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克星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23360.html
考研经验分享
伊赛学长想和你聊聊
个人简介和前期准备
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写过这么一句话:“只有一件事会使人疲劳,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而每做一件事,都会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办坏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强。”我也这样告诉自己,或许这次的身心解放就成功了。
在说我的复习概况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哈自己:
我是伊赛,本科就读于四川的二本学校,由于本科与新传无关,所以我也算是跨考生。初试成绩为政治76分、外语72分、史论分和实务分,总分分。
选择西南交大的原因
1.是因为西南交大的外语可以选择俄语参考,由于我本科专业就是俄语,所以具有一定的优势。
2.西南交大地处成都,我作为一个外省人渴望以后能够在川内发展。
3.确实是西南交大具备优秀的学术环境、老师具有相当强的学科素养。
考试的整体准备
书籍
专业课方面购买了交大的七本专业书,分别是史论的三本:方汉奇老师的《中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三位老师的《外国新闻传播史》和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和实务的四本《创造性采访》、《融合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教程》
政治是全部跟的肖秀荣老师,但后期也做了市面上所有知名的模拟试卷的选择题;
外语,由于我是俄语考生,购买的是钱晓惠老师的《0俄语考研教程》。
课程
首先我是选择了川味新传的专业课辅导,后期也有参加其它机构的热点专题论述班和复试班。
资料
首先是用了川味新传的西交新传考研必读,以及真题+解析,然后也配合着使用了其它专题书籍。
初试的学习过程
我将整个初始准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阶段是暑假的7月到8月、第二阶段是开学后的9月到11月和第三阶段的即将考试的12月。
由于我的考研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所以下面的内容多是个人分享。
①暑假阶段
由于我大三是在俄罗斯的,且当时也没有考研新传的想法。所以我的考研之路开始得比较晚。在暑假对于复习的安排主要侧重于专业课和政治,俄语基本没有在意。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我是这样进行的,早上进行史论,从传播学开始,每天一章并做笔记和背诵。下午是实务的背诵,从编辑学开始,同样是每天一章、做笔记和背诵。政治是每晚一章同时做题。暑假结束后,因为各种不可抗力的原因,史论是结束了两本,实务是·两本半,政治还剩一个章节。
②开学后
开学之后是继续推进我的复习计划,即看剩下的书看完,并且准备背诵,但也由于各种不可抗力,整个9月是才看完书,刚刚开始背诵。
至于如何背诵,我是背的学长笔记和自己的专业书,至于我自己的笔记根本没有翻过,因为太过于繁琐和结构的不明了。
学长笔记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内容,但也有欠缺的地方,所以我也结合书本去进行背诵。至于政治我九月看完以后就没有再触碰过了,俄语仍然没有怎么复习,这些行为确实导致了我后期的手忙脚乱和情绪崩溃。
关于背书
首先,对于每一个新传的学子或者说是文科的学习来说,在前期的一个准备工作就是背书,但是如何背书又是一个麻烦的事。对我来说呢,因我从小学到初高中对文字都是有一点敏锐感的,所以在对书籍的理解上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所以就为我的背诵打下了一个基础。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或者说是转述,这样的背诵效果是最好的,但问题又出现了,就是你的背诵速度和遗忘速度是成反比的。我觉得出现这个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你对知识的积累不够。在我的备考后期,我也确实能够做到半天到两天一本书。
我对机构的理解
传播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应用科学,其任务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所以呢既要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也要引导人从信息系统的视角下来审视和思考问题。
从这种视角出发了,就决定了我们既要熟悉传播学的理论也要兼顾交叉学科的理论,同时还必须将我们的目光放在每一个媒介热点事件上,找到每一次沸反盈天、声势浩大之下的底层逻辑。
从这些个理念出发了我既选择论文作为我的热点的来源;同时又选择了学长作为我跨考的理论解析,学长是交大毕业的,对交大老师的研究方向和理论逻辑非常熟悉。
综上所述,考研机构从来不是必需品,可如果你是跨考且信息收集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呢,还是可以考虑一哈的,课程的加持会使复习更加便捷高效。
③初试前的12月
和所有人一样,时间越临近考试,就越是坐立不安。
在12月,我发现了自己的大纰漏,政治好久没看了,俄语没怎么复习,实务的消息改写和评论也没怎么下手。时间就像海绵,真的是挤出来的,我早上仍然背诵专业课,但在下午就依次进行政治、俄语和实务的评论和消息。临近考试的那晚把七本专业课又背了一遍。
考研的反思
在复盘整个考研经历之后,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几个问题。
过分自信
因为对于政治和俄语的过分自信,所以这两门公共课没有取得很高的成绩。尤其是俄语,在考研初试中的俄语其实是相当简单的,但是由于复习得过晚和过分的不重视导致了一个相当低的分数。至于政治,是高中底子还行,所以虽然投入得不多,但成绩还算将就。
没有利用好课程和资料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首先是没有利用好课程和学长提供的各种资料,致使答题仍然比较低维;其次是自己对新传的把握不够精深,因为准备得太过迟了,以至于与新传的一些交叉学科没有涉及,致使我的新船专业素养不够厚实和宽广;最后就是对实务的消息和评论的放松,这个问题也是更直观地体现在我的分数上。
心理建设
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在考研的整个流程中,我陆续算命了四次,结果有好有坏,也对我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最后的最后呢,感谢在这一路帮助和支持我的每一个人,也正是因为你们,我才站到了最后。
文末彩蛋
七本参考书知识浓缩
热门重点知识扩展
-0真题
详细解析
往期精彩
备考快速通道
川味新传
一站俱全式考研课程已到位
最新资讯
西交人文学院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细则
国家线已出,西交新传复试还远吗?
考研那些事儿
真题数据可视化01
传播学理论到底有多重要?
真题数据可视化02
传播学理论到底有多重要?
盘点中新史中的“出题套路”
真题数据可视化04
中新史“出题套路”大盘点第二弹
真题数据可视化05
外新史的正确打开方式
真题数据可视化06
外新史的正确打开方式(下)
真题数据可视化07
一篇文章,看透新闻编辑学
真题数据可视化08
盘一盘《融合新闻写作》这个“新成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