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结合《纲要》相关内容,我认为有六大重点金融应着重把握。
让资金畅通到达科技领域成为金融的重要使命
一是科技金融。《纲要》第二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建设科技强国必须有科技金融的支持,让资金畅通到达科技领域成为金融的重要使命。
科技金融指支持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金融方案、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安排。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现代产业金融助推
二是产业金融。《纲要》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一轮技术变革要真正且充分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最终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必须通过新一轮金融革命为其提供资本动能和市场基础。由此推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现代产业金融助推。现代产业金融,区别于消费金融、贸易金融、公司金融等,主要围绕针对现代产业发展的全方位全流程需要,提供适配高效的金融方案、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安排。
如果说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那么制造业金融就是现代产业金融的重中之重。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年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提出积极发展和完善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发展符合制造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对制造强国建设的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加强政策协调和组织保障等,有待进一步贯彻执行。
城镇金融将在新型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两大方向发力
三是城镇金融。《纲要》第八篇——“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纲要》还展示了都市圈建设、城市更新、城市防洪排涝、县城补短板、现代社区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构成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宏伟蓝图;同时宣示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的重要政策,这都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未来中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引擎。
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相关重点金融的大力支持。可以将其名为“城镇金融”,即服务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方案、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安排。
绿色金融赋能绿色发展任重而道远
四是绿色金融。《纲要》第十一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根据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年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定义为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跨境发展呼唤跨境金融积极跟进
五是跨境金融。《纲要》第十一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要求,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四十章“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愿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第四十一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要求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都是对外开放的重大议程。
《纲要》要求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
让双创金融聚能经济的“源头活水”
六是双创金融。双创是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城镇化发展、绿色发展、跨境金融的“源头活水”。所以,《纲要》专节要“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强调推进创新创业创造向纵深发展,优化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布局。倡导敬业、精益、专注、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完善试错容错纠错机制。
作为经济发展“源头活水”的“双创”,同样需要双创金融的大力支持。双创金融指服务双创的金融方案、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安排。为此,国务院年《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的优化资本市场、创新银行支持方式、丰富创业融资新模式、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拓宽创业投资资金供给渠道、发展国有资本创业投资、推动创业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等一揽子要求与政策,有待进一步实施展开。
上述六大重点金融,相比普惠金融,有些金额更大、期限更长、风险更大、复杂更加、技术含量更大、所需手笔更大,但其包含对普惠金融的内外部收益或更高,因此须更加着重把握。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杨再平
文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