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坡初印象

算起来,这是我第二次来科伦坡。

第一次来的时候,更像是一个游客。住在海边的希尔顿,酒店的侍者礼貌异常,咖啡也很好喝。早晨到海边吹风,看大鸟在头顶飞翔。走累了,想买一瓶矿泉水掏出卢币,小贩为难地找不出零钱。我却傻傻等的算不清汇率。虽然只在科伦坡呆了三天,但却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连带着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

时隔两个月,正式启程。离开杭州时,天下着大雨,似乎不愿意看到我们离开似的。看着车窗外熟悉的景致我在内心不由感慨。转眼而过的三年,我们在这里收获了新的家,新的朋友,新的人生经历。孩子们渐渐长大,现在我们又开始新的路途。如果说,人生如旅行,那么,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们一家四口从杭州出发,到香港转机,经过八个小时的飞行,终于踏上科伦坡的土地。

抵达时已是午夜时分,机场还是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气温不算太热,还有阵阵的风吹来。可是不一会儿,我就觉得闷热难忍,脸颊也开始涨的通红。这种感觉一直持续了二周左右才消失。

先生公司的接待人员直接把我们送进早已租好的公寓里。公寓干净整洁,看得出来,房子经过了精心的整理。

但这房子房型很怪异,四房两厅的房子没有一间房间是方正的,各种角度的墙面,还有无数的窗户和造型奇特的阳台。后来先生观察了之后跟我说,这栋楼是按照蝴蝶的形状建造的,所以每间房间都是异形的。好吧,只能服气人家才是浪漫到骨子里了。在房子这件事情上,国人是万万不肯为了外形而牺牲内部空间的完整的。

孩子们显然比我的适应能力更强,他们欢呼着从一个房间跑到另一个房间。

一路飞了七八个小时,着实有些疲倦。幸好公寓里已经放着事先从国内发来的物流箱子,里面准备了蚊帐、床单。我施展了超级妈妈的“快速整理大法”,架好了蚊帐,铺好了床单,安顿了孩子洗澡睡觉。一夜无话。

早上起来,阳台外的景色让我惊艳!马路对面就是科伦坡的市政厅,市政厅旁边是一个城市公园。过了好久我才知道这个公园有个好听的名字:维多利亚公园。

我们住的公寓是一栋五层楼,我们住在四楼。隔壁矮房子的屋顶上停满了乌鸦。孩子们睡醒起来第一件事就去喂乌鸦,一袋切片面包很快见了底。科伦坡的乌鸦特别多,其它的鸟也很多。窗外的树上经常停着各种各样的鸟,绿色的鹦鹉和红尾巴的大鸟都看到过。

这是科伦坡寻常的街景。

科伦坡的街道很窄,车却很多。因为是靠左行驶,感觉很不习惯。这里的道路不怎么直,很多弧形和转盘,让我常常辨不清方向。

我和先生都没有当地驾照,不能自己开车,驾驶员下班了之后我们的出行就很不方便了。我从国内带过来的手机因为制式不同,也不能使用Uber叫车。

马路上招手搭乘的只有“突突”车,也就是三轮摩托车。就像泰国影视剧里看到的那种,在马路上穿来穿去,开得飞快。坐在上面,手要一直牢牢抓着栏杆,眼看着要撞上了,驾驶员把车身一转,刚好与对面来车擦肩而过,把我惊出一身冷汗来。

当孩子要去上课或者打网球的时候,我们也会搭乘先生的车出门。驾驶员是当地人,不用说也是车技高超,我们坐在车上一如既往的感受着飙车。如果太阳不太大的时候,我宁可选择走路。

因为惧怕这里的蚊子传播登革热,出发前我不但准备了蚊帐,还备有驱蚊液、蚊香片、驱蚊手环、驱蚊水、驱蚊乳液……甚至还打听了预防登革热的疫苗。无奈国内似乎还没有相关的疫苗,这让我更加忐忑。

来了之后才发现,我们居住的地区蚊子没有想象中的多。即使门窗开着,坐在家里很少能感觉到会被蚊子叮咬。但这里蚂蚁却很多,阳台上,玄关处都有蚂蚁的踪迹。刚来的几天,我在床上还看到了蚂蚁。所以,不能在床上吃东西,所有的食物都不能露天摆放就成了新的家规。

走在科伦坡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广场、街角处伫立的佛像,随之而来的是一股异香扑鼻。先生说这是当地人焚的香,而因为香气太过浓烈,常常引起先生的鼻炎发作。也许是信奉佛教的缘故,科伦坡人大多很和善。

初来乍到的我没有很多机会和当地人打交道,而接触到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我们的房东夫妇,他们是一对大约五、六十岁的夫妇。房东先生是一位作家和摄影师。

这些是房东先生的摄影作品,挂在我们房间的墙上。

我们抵达的第二天下午,房东夫妇专程过来拜访我们,详细介绍了家里的设施,还带来新买的电视机、电热水壶和电熨斗。房东先生说家里原来的也可以用,但是有些旧了,买来新的给我们用会更方便。

让我们觉得意外是,房东太太还买了一个巧克力蛋糕给孩子们。又附上一张明信片祝我们在这里生活愉快。明信片上除了祝福的话之外,还有房东夫妇的名字和房子的确切地址,真是细心体贴。

而这张小小明信片着实让我受益不少。

我去电信公司办理电话卡和家里的wifi时就用到居住地址,我当然是不知道,正在为难中,突然想到这张明信片,翻出一看,顺利填上了。

隔天又去给孩子办理入学,也需要填写地址,同样拿出明信片,照抄一遍。心里不由默默感谢房东夫妇,他们一个小小的举动就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便利。

其次是我们楼下的看门人。他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中年人。每次见到我们都会礼貌的问候。

刚住进来的前几天,先生的司机过来接人,他都会电话通知。有一次电话没有接,他还专门跑上来按门铃,说:先生,你的司机已经来了。后来先生怕太麻烦,关照他,每天八点钟会直接下楼的,不用每天通知了。

看门人还会很耐心地告诉我垃圾如何分类,并放到哪个垃圾桶里。可能有一次我搞混了,第二天,我看到垃圾桶上做了标志,一下子就分清楚哪个桶是装食物和纸,哪个桶是装塑料和不可回收物品。

还有就是ColomboInternationalSchool里的几位老师。

她们待人和善有礼,给孩子的入学测试做了中肯评价,让我对孩子入学之后的学习更有信心了。

孩子领了教材,每人四本书,一本数学、一本科学、还有两本英文。老师特别关照要保护好课本,学期结束还要回收再利用。学校每天两点就放学,放学之后可以参加学校的选修课,运动、艺术、语言、绘画等等。我想,孩子在这里学习也许不会成为学霸,但至少,他们会有一个不太压抑的童年。

我们虽然换了一个国家生活,但是生活还是如寻常日子一样。

Ps:我们来时间不长,所见所闻很多,但能成文的却很少。这恐怕主要还是我的原因吧!好在我的心很大,不会在意有谁会批评我,哈哈!

此文是来科伦坡一周的时候写下的。以后会不定期更新一些在斯里兰卡生活点滴和大家分享。下次再见吧!

作者介绍:Celia因其中文名字颇为阳刚,经常被误以为男生,故朋友戏称刘先生。此刘先生虽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却天生胆大爱冒险。十二三岁开始求学之路,内蒙古、天津、山西、上海、湖南、浙江、斯里兰卡这一路自北向南绝尘而去。现与先生及一子一女居住科伦坡,用一枝钝笔记录自己在不同地方过的平凡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cz/7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