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9680.html1.海思OLED驱动芯片量产背后的“江湖”2.威视芯首颗智能高清电视处理主芯片回片点亮今年Q4量产3.芯片缺货涨价持续,分销商炒货屡禁不止,下游电子厂现金流极限承压4.自动驾驶专利国内领先,能否助大疆造车安全“着陆”?5.一周动态:北大、华中大两所高校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北京、上海“十四五”规划“芯”热点持续6.一周概念股:5G助推射频前端市场高景气发展,面板供应链厂商加速IPO进程1.海思OLED驱动芯片量产背后的“江湖”集微网报道(无剑芯)近日,有消息称,华为海思首款OLED驱动芯片进入到试产阶段,预计在今年年底就可以正式向供应商交付,华为自家旗下的产品也有望采用。以赛亚调研执行长曾盟斌向集微网记者透露,华为海思首款柔性OLED驱动芯片采用40nm制程工艺,计划明年上半年量产,月产能~片晶圆,样品已经送给京东方、华为、荣耀测试。国产OLED产能释放,海思抢占OLED驱动芯片机遇华为海思为何此时入局OLED驱动芯片市场?细究起来,这应是重重变局之下的深思熟虑之举。首先,OLED驱动芯片不需要先进制程。自从美国对华为芯片禁令之后,全球晶圆代工厂就无法为华为海思生产14nm、7nm、5nm等先进制程的芯片,而且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的代工制程也需要向美国申请许可。目前,OLED驱动芯片主要采用28nm、40nm与55nm成熟制程工艺,美国有可能许可晶圆代工厂为华为生产。其次,国产OLED产能开始释放,OLED驱动芯片迎来市场机遇期。在5G时代,轻薄、柔性、省电的OLED更符合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要求,市场需求十分旺盛。Omdia预计,年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将达到5.亿片,较年同比增长28%。其中国产OLED正进入规模化竞争,年出货量有望首次突破1亿片,给OLED驱动芯片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但是目前大陆OLED驱动芯片厂商跟不上国产OLED市场的需求,需要台湾OLED驱动芯片厂商的支持,如果华为海思进入,就有机会在高速成长的中国大陆OLED驱动芯片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最后,华为智能手机业务拥有大量的OLED驱动芯片需求。美国华为芯片禁令不仅影响到华为高端芯片供应,还波及到华为与三星Display、LGDisplay柔性OLED的合作,华为只能采购中国大陆柔性OLED以及配套的OLED驱动芯片。但是华为受美国禁令影响智能手机业务受到重创,年第一季度华为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了50%,全球销量首次跌出前五,未来份额还可能继续萎缩。此外,在全球芯荒之下,台湾OLED驱动芯片厂商或逐步冷落华为,而大陆OLED驱动芯片厂商不一定能够满足华为的需求,如果华为海思入局OLED驱动芯片,既可以满足自身智能手机业务的采购需求,又可以拓展华为以外的客户。事实上,华为海思从年就开始研发OLED驱动芯片。当时,三星Display、LGDisplay柔性OLED都采用各自的韩系OLED驱动芯片,三星Display不允许供应商SamsungLSI和MagnaChip将OLED驱动芯片出售给中国面板厂商,中国大陆没有具有深厚技术积累的OLED驱动芯片厂商,华为、京东方只能采用新思、联咏的OLED驱动芯片。这也刺激了华为海思积极布局OLED驱动芯片。跟随联咏发展路径,海思推进OLED驱动芯片业务目前,全球主要的智能手机OLED驱动芯片厂商包括SamsungLSI、MagnaChip、SiliconWorks、联咏,其中SamsungLSI、MagnaChip、SiliconWorks处于领先地位,只供应韩国OLED面板厂商,位于第二梯队的联咏服务中国大陆OLED面板厂商。而华为海思目标客户是中国大陆OLED面板厂商及智能手机厂商,所以更有可能跟随联咏已有发展路径推进OLED驱动芯片研发。联咏主要向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供应FHDOLED驱动芯片,因为中国大陆OLED面板厂商为了保证OLED产品的性价比和良率,都在生产FHDOLED面板。为了满足中国大陆OLED面板厂商的需求,华为海思也需要针对FHD规格进行OLED驱动芯片研发。麦吉洛资深分析师司马秋指出,无论是FHD、QuadHD,还是刚性、柔性,三星Display都占据绝大部分OLED市场份额。反观中国大陆厂商,刚性OLED良率、产能、生产成本都无法与三星Display相抗衡,大陆厂商为了避开与三星Display竞争在刚性OLED产能布局上都比较消极,所以大陆刚性OLED驱动芯片市场不是华为海思的重点。从趋势看,柔性OLED驱动芯片才是华为海思主攻方向。因为中国大陆近些年新增OLED产能绝大部分是柔性OLED,未来几年中国大陆柔性OLED面板产能将不断释放,柔性OLED有望在智能手机市场加速普及。UBIResearch预计,OLED正朝着曲面到可折叠再到可卷曲的方向发展,到年,柔性OLED产量将达到3.53亿片。如果华为海思能够紧跟中国大陆柔性OLED市场发展节奏,就有可能成长为中国大陆重要的OLED驱动芯片厂商。为了增加OLED驱动芯片产能,华为海思不仅会与大陆晶圆代工厂继续保持合作,还有可能进一步与台积电、联电合作或者扶持其他晶圆厂。目前,华为海思柔性OLED驱动芯片采用40nm制程,大陆晶圆代工厂的产能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华为海思的需求;但是QuadHDOLED驱动芯片、柔性OLEDTDDI需要28nm制程,华为海思未来可能需要台积电、联电等厂商代工。晶圆紧缺仍存在,海思OLED驱动芯片阻力重重尽管雄心不止,但华为海思OLED驱动芯片的市场开拓亦面临重重挑战,同时全球蔓延的晶圆产能紧缺也会影响其推进速度。一方面,华为既有智能手机业务,又有OLED驱动芯片业务,华为海思OLED驱动芯片众多潜在客户,多是华为智能手机竞争对手OPPO、vivo、小米等厂商,他们或倾向于选择联咏、瑞鼎等其他OLED驱动芯片厂商,而不太可能扶持华为海思OLED驱动芯片业务成长。此前,OPPO、vivo、小米等厂商也没有采用过华为海思麒麟芯片、鸿蒙系统等。华为海思OLED驱动芯片主要客户将是华为、荣耀面板厂商以及一些白牌厂商。除了客户群体受到限制之外,另一方面,华为海思OLED驱动芯片业务也将受到晶圆产能紧缺的影响。当前OLED驱动芯片制程正从40nm向28nm快速迁移,但是大陆28nm产能不足、良率低,不足以满足华为海思OLED驱动芯片量产要求,同时台湾晶圆产能紧缺,华为海思将很难拿到充足的产能,华为海思OLED驱动芯片业务进度将阻力重重。华为海思OLED驱动芯片会“驱动”成就光明未来吗?唯有时间给出答案。(校对/艾檬)2.威视芯首颗智能高清电视处理主芯片回片点亮今年Q4量产7月10日,威视芯半导体(合肥)有限公司宣布,旗下首颗智能高清电视处理主芯片(SoC)于7月6日回片点亮,7月9日实现完整视频通路全部调通、芯片功能正常,标志着智能电视SoC的国产化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威视芯半导体是一家总部位于合肥的全球化IC设计公司,在上海、台湾、美国硅谷、荷兰埃因霍温和越南河内设有研发及技术支持团队。年,公司在临芯投资主导下,成功收购原纳斯达克上市公司Sigmadesigns的智能电视芯片相关业务,同年于合肥设立威视芯半导体(合肥)有限公司。公司在超高清音视频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业界完整的专利储备,其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智能电视、智能商显、智能投影、智能机顶盒和AI音视频系统终端等领域。本次回片点亮的V-SiliconVST是新一代智能全高清TVSOC,运用威视芯全自研的PQ算法,最高支持4K解码,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临场感的音质及画质体验;同时采用28nm制造工艺,在高性能运行的同时保证了低功耗性能。该芯片适用于主流全高清智能电视、智能商显、智能投影、智能广告屏等应用,可针对客户需求做到Turnkey交付,帮助客户缩短产品量产周期,助力全球超高清产业链快速发展,提供给最终用户极致的音视频体验,构建以智慧大屏为核心的智慧家庭生态。该芯片后续还需进行严格的性能及老化测试,预计于今年四季度正式导入量产。据悉,威视芯8K超高清显示芯片也在规划中,将于稍晚些时候推出。未来威视芯全线将覆盖从高清到超高清的处理主芯片(SoC),将有望携手国内整机厂商共同推动国产替代。目前国内智能电视中高端芯片领域仍有巨大的国产化空白亟待填补。过去中国显示产业曾面临“缺芯少屏”的困境,随着国内液晶面板产业的崛起,显示屏本土化供应已基本解决,但是中高端显示芯片的瓶颈尚需突破。随着消费者对高画质、高音质及物联网生态的不断追求,以及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政策支持,智能电视的性能进化还在继续,下游需求的爆发还将延续。3.芯片缺货涨价持续,分销商炒货屡禁不止,下游电子厂现金流极限承压集微网报道,时至年7月,自下半年开启的半导体景气周期还在持续,“忽然而至”的巨大市场需求导致半导体供应链和产能紧缺,包括疫情在内的各种“天灾人祸”不断扰乱半导体的正常生产节奏,而需求与产能之间的矛盾在短期内本就难以解决,叠加时不时的疫情干扰,后续情况更是完全不可预料。在此情况下,囤货、炒货不可避免,原厂与代理分销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而下游贴片加工厂、终端厂商饱受芯片涨价之苦,却很难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同时还面临原材料库存积压导致现金流承压,终端需求不振,成品仍变库存积压……产能紧缺,涨价还在持续供给端方面,产能供给紧张带来的缺货、涨价情况几乎遍布半导体行业内的所有环节,包括上游材料、设备、设计、晶圆、封测在内的厂商,都不断与客户协商调涨价格。需求端方面,截止目前,包括CPU、GPU、MCU、电源管理芯片、显示驱动芯片、MOSFET、IGBT等功率芯片在内的众多芯片市场缺货的情况还在继续,并且部分芯片缺货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以MCU为例,从进口芯片缺,导致部分下游厂商改方案,选用国产芯片,但由于晶圆产能紧缺的情况持续,国产芯片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国产品牌迅速进入到供应紧缺的阶段。能否拿到产能成了保证各大半导体企业业绩和提升市占率的关键,而多数国内IC设计厂商由于公司体量小,与供应链之间的议价能力并不强,甚至还存在产能被挤压的风险,只能提前排单,并接受上游供应链调价。业内人士称,7月1日起,又有几家晶圆代工厂通知IC设计厂商涨价,目前整个晶圆代工产能的订单都已经排满至年,上游晶圆厂产能紧缺越来越严重,涨价已经成为常态。供应链紧缺的情况下,要想让原本毛利率就不高的国产芯片企业,内部消化掉这部分成本压力显然并不现实。集微网从业内了解到,部分低端芯片领域原本就价格战非常严重,毛利率低于20%,供应链一涨价,其产品的成本直接高于产品售价。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包括晶丰明源、必易微、龙讯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集创北方、上海瞬雷、东科半导体、菱奇半导体在内的半导体企业纷纷宣布自7月1日起,对公司产品进行调价。同时,产能紧缺还在持续,涨价也不可避免。另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整个芯片供应链不确定因素太多,我们预期芯片缺货至少还要持续两到三年,已经用高价向代工厂预定了一些产能,并同意代工厂的涨价需求。富满电子也在6月的投资者调研中表示,只要晶圆厂涨价,我们也会跟着涨价,第三季度价格还会继续涨。据集微网了解,不止是富满电子,目前业内很多半导体企业的产品价格都是跟随着上游供应商的价格调整。分销市场乱象不断,与原厂矛盾凸显每当半导体产业市场景气度走高,供需矛盾出现紧张的情况,元器件分销行业就迎来了“春天”,本次芯片缺货期间也不例外。事实上,较多芯片产品原厂普遍提价10%-30%,部分产品提价50%,但到了代理商和贸易商这一端,产品涨幅就从翻一倍到翻十倍不等了。同时,部分代理分销商会因为看好市场需求和缺货的行情提前囤货,并择机放货。伴随着分销商业绩爆发的同时,原厂与代理分销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集微网此前就曾报道过,市场炒货的行为极容易引起下游厂商对芯片品牌的反感,对原厂的品牌伤害极大。业内人士称,虽然短期利益是可以囤货、炒货、涨价,但长期来说,这类供应商会给下游厂商一种出现供货不稳、不讲契约精神的印象,而后果是在供需不再紧张时,终端厂商将尽量避开采用该类供应商的芯片。因此,原厂希望杜绝市场炒货的行为。然而,真正能顶住在短期内暴富诱惑的分销商并不多,甚至可能即使该分销商放货,货品也会流入其他炒货的分销商手中。早在5月,业内就传出一则某MCU原厂对其两家代理商下发的通报批评,希望其他代理商引以为戒。该MCU原厂表示,本月查获多起恶性违规事件和高价串货至其他客户的严重违规事件,给其代理商体系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上述MCU原厂还强调,如有违法规则事件发生,一旦发现,无论大小、无论轻重,一律从严处理,从重处罚。除代理商违规外,原厂或是代理商内部工作人员参与炒货的事情同样不绝于耳。业内有传言称,某缺货严重的国际芯片品牌,在年和年至今的市场缺货期间,都有原厂高管参与炒货。另外,该原厂代理商也有人员参与炒货,导致近期部分销售人员被炒。上述情况还是来自市场传言,并未在业内大幅流传,而近期安世半导体一纸诉状将其分销商中国电子器材国际有限公司告上法院引起了市场热议。根据香港高院公开资料显示,安世半导体于6月22日正式提起诉讼,向香港高院状告其分销商中国电子器材国际有限公司。其诉讼请求中称,中国电子器材国际有限公司违反了双方在年7月5日签署的分销商协议及双方从年7月5日到年11月30日达成的多项协议,包括被告侵犯审计权,以及违反合同定价方案和调整政策等,诉讼总金额高达近万美元。事实上,越是芯片市场紧缺的时期,越考验着半导体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也需要企业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做出选择,这并非易事。整体市场需求并不乐观,下游厂商双重承压在上游芯片、分销企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中下游贴片加工厂、终端厂商却遇到了生存难题。从各个终端市场来看,杀手级应用缺失,5G建设速度明显放缓;换机潮迟迟未至,智能手机行业订单开始下滑;后疫情时代,PC市场增速减缓;无论是大家电还是小家电市场,需求空间都逐渐饱和……终端需求不振的同时,上游芯片、PCB等原材料涨价仍在持续。集微网曾报道,本次囤货和缺货的范围覆盖了整个电子产业,涨价也基本覆盖了每一种元器件。因此,下游厂商只能将BOM表的每一种物料都加大库存,现阶段下游厂商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就是公司维持高库存的模式,仓库是满的,里面堆有各类原材料,但因为缺其中一种芯片,即将面临无法开工的危机。据了解,对于市场供应紧缺的芯片,下游工厂还需要通过交保证金,提前给预订单,签订采购合同等方式才能保证能分到货,而即使是所谓优先供货的“大客户”,也拿不到足量的芯片,可能是需求的3成或是5成。归根结底,产能紧缺且短时间难解促使下游电子厂因恐慌不断向供应商订货,高库存的运营模式导致其现金流压力越来越大。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芯片厂商发布的涨价函,已经从针对新订单过渡到所有未交付的订单,这也让下游电子厂不胜其烦,认为上游芯片企业“不讲武德”。业内人士表示,公司订的芯片预计交期长达3个月,现在货还没到,涨价函倒是先等来了。面对一次次的涨价函,近期,LED显示屏厂商蓝普视讯发起了倡议书,抵制恶意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和恶意不执行合同而谋取高额利润的企业,并决定提供万元的法律诉讼援助费发起集体诉讼。蓝普视讯表示,LED电子显示屏幕是一个利润非常薄的电子产品制造实体产业。在过去的一年半中我们经受了疫情、美国制裁的双重打击没有倒下,坚强的活下来了。但是今年我们却在国内IC封装企业的哄抬价格中逐步倒下了很多中小企业,对行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国内电子产品制造也竞争非常激烈,其中不乏有企业通过压低价格来获得订单,而在本次芯片缺货危机中倒下的也不仅仅是LED显示屏行业的中小企业,已经有非常多利润微薄的电子厂无力面对上游芯片涨价,成本又无法转嫁至下游企业或是消费者。对于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出现,而对于整个电子行业而言,上游芯片涨价尚无缓解的消息出现,终端市场又难以实现量价齐升,极限承压还在继续。(校对/GY)4.自动驾驶专利国内领先,能否助大疆造车安全“着陆”?集微网消息,公开资料显示,大疆创新作为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全球及霸主,其全球市场份额到达80%,而就是这样一家致力于飞控系统的高科技公司,早在年就开始“着陆”,开辟自动驾驶新赛道,悄悄蛰伏5年后,于今年4月12日官宣“造车”,一度引起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