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径为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我们为什么发现不了外星人?这是我小时候爱问的问题,小时候的问题总有最优解,或者期盼着以后总有办法解决。就像人类的历史,开始相信神能解释一切,后来消灭了神,又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问题就会消失。知道有些问题可能终其一生都难以解决,却不放弃希望,是生命成熟的瞬间,不管对于孩子还是文明。外星人的问题或许对于孩子有更大的吸引力,却是成年人科学家才能理解的。这种问题或许代表了某种趋势,如果再也没有人好奇,文明也就开始了下坡路。有些天资聪慧的人觉得人类如果只有自己这种文明未免太孤独了(我相信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会感同身受,其他文明的出现只会让人觉得恐惧)。这开始了人们对于无限世界中其他文明的探索,这种有好奇心的人或许不很多,但我希望他们更多。如果想好好讨论,或许用外星人不太合适,因为即使在地球上,对什么是“人”都充满了争议。不如把外星人分别成外星生命和外星文明来说说,外星生命存在应该是共识了,人类在各种极端环境下实验微生物的生命力让人们相信就在太阳系就可能有生命的存在,或许登陆火星的时刻就是验证假说的时刻,木卫二、土卫二也都是被人类寄予厚望的可能有生命的卫星。木卫二而是否存在文明,这是有争议的话题了。天文学中有所谓哥白尼原理,即宇宙中没有一处是特殊的。破除地心说谬误的贡献不在于建立了日心说,现在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已经是常识,真正的贡献在于让人类不再以自己为中心了,部分人开始意识到自己或者自己的族群并没有那么特殊,在进一步认识到宇宙之大后,科学家们相信虽然能够诞生生命仍然需要很大的运气成分,但以宇宙之大,经历的时间之长,诞生生命甚至文明必然是发生过不止一次的。但相信只是相信,科学是证伪的方法论,我们没有找到外星文明,仍然无法推翻“没有外星文明”的假说。这种假说给了很多人相信“人类特殊论”的信心,觉得自己是特殊的,可以给人很大的安全感和很多的意义,这是一种很原始,也很有用的心理机制。科学家可能非常相信也非常自信宇宙中肯定有其他文明的存在,但也会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有生之年,甚至几万年人类也未必能发现外星文明。物理学家费米在上世纪提出了著名的费米悖论(Fermiparadox),意为如果有外星文明,他们为什么还没有找到我们。这种悖论一开始思考或许会感觉有理有据,但其实如今的我们很容易解释,这犯了线性外推的谬误,没有人能保证一种生物的文明能够延续一百万年,亦没人能保证技术进步是没有上限的。于是如今我们知道,文明可能会有一个天花板,到了天花板可能就难以突破了,或者还没有达到文明就灭亡了。还有一种对于费米悖论的解释,就是在我国大名鼎鼎的“黑暗森林法则”,这出现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这种法则的逻辑是,文明与文明之间存在猜疑链,每个文明就像黑暗森林中的猎人,谁先露头谁就先消失。这固然是很合理的推论,也是非常优秀的设定,但绝非宇宙的绝对真相。作者大刘也认为黑暗森林法则只是关于《三体》故事的设定。根据这种设定,地球文明一直试图寻找外星文明,向外星文明发射信号和扔出金色唱片的行为无异于自寻死路。这种设定的前提是宇宙中每个文明都是假定其他文明为恶意的,但这就像霍布斯所说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逻辑缜密,前提却值得商榷,黑暗森林法则其实把文明当做了个体,把文明间的关系,当做了人与人为敌的关系。但这真的对吗?人们总是在潜意识里把一个整体当做一个个体,说话时常说中国如何如何,美国如何如何,WHO如何如何。这是天真的,是人的大脑不能理解复杂事物的体现。一个拥有与其他文明联系能力的文明,我们真的可以假设他们的伦理水平低于我们吗?他们发展出博弈论了吗?根据博弈论人与人的初次博弈总是合作才是最优的不是吗?黑暗森林法则的前提还有一点,是高阶文明拥有超光速飞行的能力,但真实情况中我们还仍然难以用科学想象如何进行超光速旅行。如果我们注定无法超过光速,假设我们可以光速飞行,从小说中三体人所在的4光年外到地球,来回一趟就是八年,信息交流最快也是八年一条消息,八年才交流一次。这还是设定为我们最近的星系就有文明的存在,如果是光年呢,如果是0光年呢?我们很有可能在交流完成一次之前,没有触碰到天花板,就分崩离析了。苏联科学家卡尔达肖夫提出了等级(KardashevScale),卡尔达肖夫将文明水平根据使用能量的能力分成三个等级:I型、II型和III型。I型文明能够使用在他们所在行星的所有能量;II型文明能利用他们所在恒星系的所有能量,III型文明则能利用他们所在星系的所有能量,我们人类文明仍未达到Ⅰ型文明,直到有一天我们能实现可控热核聚变才算达到。所以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了一种我们寻找其他文明的方法: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用到其恒星系的能量,也就会在其恒星周围建造一种收集能源的装置,也就是戴森球,恒星所发射出的辐射降低是可以被观察到的,也就是可以通过寻找戴森球来寻找其他文明。年我们曾经发现一颗距离我们光年的名为KIC的恒星,在几天内降低了20%的亮度,这让一些科学家怀疑是否是那个星系存在高等文明,并且正在建立戴森球,但碰到这种情况,还是要多尝试从自然情况去解释,在年,科学家做出了可能是星系中冰月爆炸所导致的推论。在寻找其他文明的路上,这样的事会屡见不鲜,并且即使那里真的有文明,建立第一句的交流,也是年之后的事了,不是我们这些“古人”能亲眼看到的。幻想中的戴森球年初,加拿大的CHIME射电天文望远镜一周内捕捉了13次快速射电暴,其中六次发生在同一位置,有些人就把这当做了外星文明发的信号。这种想法为什么不对,是因为虽然我们仍然不理解快速射电暴的原理,但我们却发现过很多次这种现象了,不理解不代表就是外星人在发信号,而且谁会用太阳级别的能量发信号呢,还连续发六次。事情刚出,网上流传着黑暗森林法则的拥趸,说“不要回答他们”。事实上这次事件发生在15亿光年外,即使我们有回复的能力,即使那里真的是文明,大概30亿年后,我们就能收到回复了。人的思维模式简单,会用简单的模型套在复杂事物上,人也很难想象数量级的差距,超过百倍人就很难想象了,天文学视角往往可以发现人在各方面的渺小。再讨论下人类的局限以及生命的定义。人类做出的寻找外星生命的努力从有能力开始就在进行了,但现状令人叹息却不会特别意外。上世纪有过一段时间的科技热也带来了科幻热,这让人们对于外星文明的想象停留在了科幻作品层面,或者认为外星人来了就是要弄死我们的,或者认为外星人不过如此,或者认为外星人并不存在,这从各方面导致了对人们探索地外文明兴趣的破坏。年NASA给探索地外文明计划的拨款只有13w美元,到了年就彻底停止了拨款。但仍然有人对探索外星文明有兴趣,探索外星文明的组织开始通过商人的捐赠过活。今年年初,中国贵州的射电望远镜“天眼”,开启了对于地外文明的寻找计划。有些事情或许没有短期利益,却还是有人愿意去做,正是有了这些人我们人类才得以区别于其他物种。“天眼”射电望远镜人类的出现确实有很多的偶然因素,但以宇宙之大,时间之久,我们这样的文明很可能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很小的概率在很大的时间空间下,也就是必然发生的事了。人类诞生的很多条件都是恰好满足,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正好可以出现液态水,二十多亿年前有出现了大氧化事件,有氧气的参与得以更快的发生化学反应,水的适量导致了陆地的出现,强大的恐龙灭绝让更适应环境的哺乳动物开始占据优势,对于火的使用让人类有足够的能量发育大脑,恰好进化出的语言模块让人类有了社交,形成了社会……这些形成了我们寻找地外生命的逻辑,星球在宜居带,有液态水,有能量来源等等。我们其实无法确切的定义所谓“生命”,因为我们其实只见过地球这一个生物圈以及这个生物圈里的若干界生物,或许星系本身就是生命,以亿年为生存周期,或者去两面一元理论所说电子就具有意识?这种说法很宏大,却没什么用。人类至今寻找外星生命的方法仍然是寻找有液态水的星球,寻找像是文明活动的痕迹,我们没见过其他种类生物,也就是我们只能知道我们这种碳基生物的特性,我们甚至无法知道硅基是否真的能产生生命。寻找与我们相似的生命种类,反而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人类毕竟只是人生百年的短命生物,百年尚且无法做个计划从一而终。人的生活又太多元,寻找宇宙中的同类也不是很重要的是,我们尚且解决不了地球文明之中的种族主义、反智主义、阶级矛盾,又应该对整个文明的进步抱有多大的希望呢?况且生活如此有趣,我们大可沉浸在sex、drugs、游戏、娱乐、社交中度过自己廉价且快乐的一生,没必要为了自己根本看不到的百年以后考虑是吧。人类需要很多的存在感、意义,人类创造神来解决这些,在不需要神后又把神消灭。人类中只有部分人觉得自己是个个体,很多人需要如果不在一个社群之中就难以生存。文明的天花板甚至不是科技的天花板,天花板可能是寿命、意志、或者人心。当年我小学的时候梦想是整个把班克斯岛从板块上拆下来做成宇宙级的诺亚方舟,后来不做梦了想开家研发火箭的公司探索宇宙。到了现在,我觉得我自己不变蠢就很不容易了,只想有房有车有工作有老婆,偶尔看看马斯克在作什么,替他加油打气。这是旅行者1号在离开太阳系之前回头拍的地球PS:Elonmusk是我非常敬佩的人,他即是梦想家也是实干家,是少有的用实际行动实现梦想的人,他创建了SpaceX来实现小时候的梦想,让太空技术民用化,让人可以移民火星、他的VirginHyperloopOne公司在研发真空管道磁悬浮、他还为挖隧道创建了无聊隧道公司(TheBoringCompany)、他的Neuralink公司正在攻坚脑机接口、他创建了特斯拉来捞钱并且真的改变了整个汽车行业。(我真的不喜欢特斯拉,虽然我也不是内燃机汽车的既得利益者,但他改变了我爱的汽车行业还是让人不舒服。或许电动车不应该被叫做汽车了,这样让人感觉好一些。马斯克应该已经被载入史册了,我相信并非常希望他终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想法,他可能已经做到了一部分。)我想起马斯克前妻说在公司最难的时候,马斯克两三点钟睡不着在床上默默流泪。还想起主持人问柯尼塞格创始人冯秃子你创业时候遇到的最难的事是什么事,冯秃说:每件事。希望世界上有更多这种努力说到做到的有梦想的男人。金钱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