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局出品
车企卖房、房企造车,是中国当下最魔幻的商业现象之一。
在《卖车不如卖房?巨亏7亿元的车企,靠拆迁赚了2个亿》(对话框回复“车企”,获取文章)一文中,我局介绍了江淮汽车、海马汽车卖房自保。
如果说,车企卖房是为了断臂自救,那么,房企造车是为了未雨绸缪。
近年来,随着国内房地产政策和相关金融政策的收紧,房地产的天花板已经渐渐浮现。数据显示,在30家年销售超千亿的房企中,与去年增长动辄翻倍,平均增速超50%相比,今年上半年无一家房企增速达到50%,大部分在10%左右,或低于10%。恒大的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更是双双出现负增长。
为此,各大房企纷纷寻求出路,力图转型。万科将公司战略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进军物流地产、长租公寓、养老乃至滑雪度假等相关领域。碧桂园精心布局了机器人、农业等延伸业务。
恒大也动作不断。早在年,恒大就先后入局文旅、健康、高科技等领域。不过,文旅、健康产业发展得都不太顺利。
巨资打造的恒大冰泉,年财报亏损23.7亿元。年9月,恒大27亿元出售恒大冰泉、奶粉和粮油业务,选择在快消领域全军撤退。
年6月25日,恒大健康宣布投资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不到4个月,就出现纠纷。最后,和解分手。
恒大投资法拉第未果,却盯上了汽车产业。
恒大为什么要造汽车?
一方面,汽车规模超十万亿,能够容纳恒大这艘大船。另一方面,新能源变革为入局者提供了机会。
不过,汽车行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龙头企业蔚来汽车亏损亿元,股价已经跌至1美元警戒线,面临退市的风险。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企倒闭之多,导致了上海新能源汽车展被迫取消。连以技术流取胜的戴森,都放弃了造电动车的计划。
即便困难重重,恒大的决心似乎未曾动摇。
年至今,恒大已经多次在造车领域方面的出手——
1月15日,恒大健康公告,公司斥资9.3亿美元收购一家总部位于瑞典的全球性电动汽车公司NEVS的51%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
1月24日,恒大健康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恒大新能源动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10.59亿元入主动力电车企业上海卡耐新能源,以持股比例58.07%成为第一大股东。
5天之后,恒大健康在29日再度宣布,公司以1.5亿欧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恒大方面表示,恒大和瑞典方面成立的项目公司将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制造世界最顶级新能源汽车。
3月15日,恒大健康宣布,公司和天津天海同步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泰特机电有限公司及湖北泰特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吕超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公司以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股份。该公司持有荷兰-Traction公司的全部股权。
5月30日,恒大健康公告,恒大附属公司NEVS与英国轮毂电机公司Protan在伦敦签订协议,恒大以合并方式全资收购该公司,Protan将合并入NEVS的附属公司VirtuSurg。
7月24日,恒大健康(.HK)公告,恒大集团与德国hofr动力总成集团在斯图加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德国合资成立的恒大德国hofr动力科技公司正式揭牌。
仅以恒大正式披露的金额来看,截至目前,许家印对汽车行业几乎全产业链的投入约在亿元左右。
恒大的计划是,投资亿元,布局广州、沈阳、郑州、天津四大生产基地。
看起来,恒大是认真的。
房企造车,我局持欢迎态度,毕竟汽车是实打实的制造业。千万不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变成一场圈地运动。
车到山前,有没有路?
让我们一起且行且看。
今天是互动,照例挑选了4条留言交流看法,下面提到的朋友可以得到一本赠书。另外,还准备了3本书,送给今天留言的朋友。领取方式和要求,稍后请看我的置顶留言。
1
浙江人发财的秘密,藏在这座小城里
(发布日期:10月8日)
Tiy??张倬栋:为什么你不说他们做生意集中资金,把行业产品的利润压倒最低呢?
局长:这个事情,蛮有争议性的。一方面,市场竞争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压低成本,这也意味着,利润要被压低。但另一方面,利润压低后,行业参与者必然为生存下去,可能会动起了歪脑筋,最终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依我看,当前的中国商业竞争环境是比较残酷的。我想,我们的市场竞争价值观也许要变一变,竞争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大家一起活。
适度竞争,保留合理的利润,提供有品质的价格,远比激烈竞争,压低利润最终提供低劣的产品要好得多。
2
知乎上近6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