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后断奶时代来临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为企业成长贡献力量

此文计字,仔细阅读大约用时35分钟

导读

市场瞬息万变,热门概念你方唱罢我登场。谈及近几年的市场追逐热点,逃不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等概念,而其中距离市场和百姓最近的,则非新能源汽车莫属。

一、群雄逐鹿还是一地鸡毛

有人说:新能源汽车不过是政策补贴下的又一场华丽泡沫!也有人说:新能源汽车已然走在通往未来时代的康庄大道上!而不管市场上的言论如何交锋不止,新能源市场如今依然拥抱着前赴后继的新玩家入场,也终于迎来了政策红利退潮后的割据混战。

1、三月份的酒正酣

如果未来有人会为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编写一本回忆录,那么年的3月一定会作为其中的精彩片段占据大幅笔墨。

先是外来鲶鱼特斯拉上海建工厂的热度不减,几度涨价、降价、发布新车型,引发市场一阵激荡。

豪华车阵营内部开展激烈排位战,宝马3月22日率先上市3款新能源车型,奔驰和奥迪不甘示弱,各自的新款新能源车型也出现在工信部发布的新车公示中,即将步入量产落地。

还是在这个忙碌的三月,丰田和铃木联手合作电动化汽车技术普及;福特和通用纷纷投入巨资改造电动汽车工厂;年底才凭借插电混动车型正式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大众,在3月25日也推出三款国产纯电动车型。

海外品牌的频频动作,昭示了他们高冷严肃面具背后的急切和慌张。回头看国内,自主品牌上,刚刚发布亮眼业绩的吉利,在3月20日开启新车型吉利几何A的预售;比亚迪3月21日继而发布了全新产品序列:e系列。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名爵的首款纯电动车名爵EZS也于3月30日上市。

传统汽车行业的老玩家们,争先恐后地踏入市场,热乎劲越来越猛,造车新势力也不甘落后。3月25日,FF(贾跃亭参股)和第九城市要成立合资公司造豪华电动汽车的消息,让大洋彼岸的第九城市股价转瞬之间刚冲上云霄又跌落低谷。

跨界豪门恒大集团在3月26日公开业绩的同时,立下了军令状,要力争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之一。

正当整个市场处于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豪迈时刻,一道政策下来,市场一个哆嗦,市场开始回归清醒。年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文,地方补贴正式取消,进一步提高补贴要求,整体补贴减退水平高达50%!

2、渐进式断奶

有孩子的朋友们都清楚,给小宝宝断奶其实是个挺费劲的过程,断奶原则很简单:循序渐进、不要心软。这两点原则,很多年轻妈妈都没能很好坚持下去,但政府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断奶政策的操作可谓完美。

新能源汽车福利时代的故事要从年开始讲起,彼时中央各部委纷纷出台新能源补贴政策,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应的配合政策,大体形成了中央地方1:1的补贴政策,强烈刺激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从年到年的短短两年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翻了10倍,新能源大巴更是翻了56倍多。然而高速激增的销量背后,不仅电动车车辆整体的技术水平偏低,更有着车企骗补的阴暗漏洞在大行其道。

中国电动车的数据在福利下变得有些诡异起来,年前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上牌量之间竟出现了近一倍的差额,高达7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在销售出去后没有选择上牌,而是不知所踪,这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数据黑洞。

年,国家开始严查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也正是在彻查结果出现的的第二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逐年退坡。在娇宠中长大的新能源汽车,终究要离开保护伞开始面对真实残酷的市场风雨。而从年的最新规定看,如今补贴门槛大大提高:续航里程km以上、能量密度达到kw/kg以上、百公里电耗水平高于标准20%,一系列技术指标较上一年提高了不止一点点。

地方补贴更是完全被取消。从汽车之家估算的数据可以看到,各家新能源汽车的旗舰产品基本都面临着至少6万元的补贴减少额度,车企们不得不面对需要提价30-50%的窘境。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该狠心时还是要狠心,断不了奶的孩子无法成长!

3、到底谁在裸泳

从当前的市场情况看,因充电设施不完善,续航里程一般,充电速度慢等制约因素的存在,尽管存在上海这种因摇不到号只好买新能源汽车的地区,但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因素还是性价比。

一旦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后撤,购车的性价比降低,面对新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条件,市场需求必将迎来一波下跌。潜在消费群体的缩水意味着:新能源车市开始进入贴身肉搏,近战厮杀的残酷阶段。

谁家的续航更长?更抗极端天气?更轻便节能?更高性价比?当浪潮褪去,就知道谁在裸泳。

不会都死掉,也不会都活下来。可能幸存下来的新能源车企,要么拥有完善的整车生产经验,要么手握一定的核心新能源技术,要么拥有较高的品牌价值,要么资产极其雄厚不计短期得失、布局长远。

若企业的核心是概念设计,产品生产完全依靠组装和代工,无经验、无品牌,那这家公司在市场上的可替代性就太高了。毕竟,只有胜者才会被市场记住,失败者只会在汹涌的激流中沉没。

4、论池久战

从国家对补贴政策的调整方向看,不难发现,影响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评价的决定性因素是电池。

从被市场淘汰的高污染铅酸电池,到支撑近年镍价的镍氢电池,再到以锂为核心的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和还在发展阶段的铝电池和氢电池。电池好车就好,这句话可谓道尽市场精髓。

当前市面上使用较多的电池种类是锂电池,锂电池的局限在于重量较大,储能偏慢,这些缺点也成了当前这一代新能源汽车无法逾越的技术壁障。

蔚来CEO李斌认为,电动车一味做长续航没太大的技术含量。给汽车尺寸加宽加长,牺牲空间,同时堆积更多的电池即能做到。这话听起来颇有些无奈,但却是当前行业面对的不争事实。

特斯拉的新能源车之所以能力压群雄,也正是因为使用的松下电池做到了以更低的重量提供了更多的储能。当然,这种可以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中的电池价格也是不一般的高。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整体代替燃油类乘用车和货用车已经成为公认的趋势和方向,那么续航问题和极端天气适应能力差的特性决定了——锂电池一定不会是未来新能源车的唯一解决方案。

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另一电池新秀,则是氢电池。作为公认的清洁能源,如何更好的应用氢气一直是市场的研究方向。不同于传统储能电池,氢电池作为一种燃料电池,不需要漫长的充电,只需建设像加油站一样的加氢站作为基础设施,随时加氢,就可以突破锂电池的续航缺陷。

然而,氢电池的技术在我国发展并不充分,相关的核心制造技术基本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技术壁垒还有待突破。相比欧美日,我国在氢燃料电池研究上的投入确实稍晚了半步。

不过氢电池也并非完美,氢气的制造成本高、易燃易爆等问题也使得各国在投产过程中都显得小心翼翼,因此氢燃料电池目前只占据了新能源市场非常小的一部分,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距离量产仍需要技术突破和市场培育。

其实,锂电池和氢电池,各有所长,可以互补,应用场景有所不同。无论哪一种作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供能方式,不变的依然是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

新能源车企虽有群魔乱舞之象,但其中也不乏踏实钻研核心技术的企业。决定市场最后格局的,终究还是技术的积累和突破。

二、听说新势力在用PPT造车

概念车很酷炫,各种黑科技也给新势力贴上了高端的标签,但悉数市场,又有几家新势力企业拿到了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又有几家真正实现了大规模交付呢?

究竟谁在用PPT圈钱,谁在真正挑战传统车企的王座?

1、外貌党看来群魔乱舞

从年来看,真正实现了车辆上市并且完成批量交付的一共有十家:蔚来辆、云度辆、新特辆、天际辆、威马辆、红星辆、合众辆、国金辆、小鹏辆、前途59辆。

外貌只是汽车产品的其中一个小小属性,不能以偏概全,不同的车辆定位于不同的市场。

但仅从车子的外形可以看出,新造车势力基本分为科幻派和日常派,这两种不同的风格走向决定了:他们面对接下来的竞争局势将完全不同。

2、新实力差异

新势力们的萌发从年左右开始的比较多,那时新能源汽车热潮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市场上的新角色,国内几个早期做新能源的汽车厂商也处于起步阶段。

船小好掉头,船大难转弯。多个新团队瞄准了这个新赛道,期望能够凭借加速起跑,实现弯道超车。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整车生产能力的他们,准备在市场上进行代工和组装,寄希望于利用先发优势建立品牌影响力。

如今时间到了年,传统大厂们纷纷发力,比亚迪、吉利、北汽甚至宝马、奥迪等都发布了成熟的新能源车型,而且车型多价格挡位分布极广。有着生产技术,有整车生产经验,面对供应商有议价能力,传统厂商相比于新势力的优势不止一点点。

在有限的超车机会阶段里,新势力并没能在产品和规模上实现突破,基本是在年才开始步入交付阶段,弯道超车并没有实现。

面对补贴退步,需求整体缩水,新势力如果要从大企业手里强夺刚需用户,难度必将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产品风格偏向于日常派的新能源车品牌,直接厮杀的激烈竞争极有可能带来一批淘汰,挑战传统车企王座的机会微乎其微。

对于走科幻派路线的新势力来说,主打新汽车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是这些玩家们接下来的决胜法宝。从目前市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pj/4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