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震局扶贫干部故事之纳子店村来的新

纳子店村全景

  “咱们村又来新书记啦!”一阵欢快的叫喊声响彻在纳子店村上空。

  暖阳下,醉酗酗的杨树康从睡梦中骤然惊醒,心中暗自窃喜,因为新书记来了,扶贫的慰问品也就快要送到了。他一脚踢开身边的空酒瓶,站了起来,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快意地打了一个哈欠,这时才发现老婆和三个孩子正坐在门坎上痴痴地望着,原来家里已经没有了粮食,已经饿了一天的老婆和孩子们还在等着他买米回来下锅。

  “去,墙角里还有几个土豆拿来煮着吃。”尚有醉意的杨树康对着二女儿叫道,说完他踉踉跄跄地往前走了几步,一个趔趄扑倒在地上,可他并没有立刻站起来,而是趁着酒劲又昏昏然睡了过去。

  第二天,天刚拂晓,还在睡梦中的杨树康听见外面有人喊:“杨树康,新书记来看你来了!”新书记来了,肯定有慰问品,杨树康一轱辘爬了起来,披上衣服,打开了房门,见门外站着几个人。

  “这位就是新来我们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鞠岷,鞠书记!”村干部向杨树康介绍道。

鞠岷在杨树康家走访

  睡眼惺忪的杨树康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位新书记,只见他中等个头,其貌不扬,衣着简单,令他吃惊的是这位新书记空着双手,并不像往常新来的书记一样拎着米、油等慰问品,顿时怅然若失。

  “你好!”鞠岷微笑着伸出手,准备与杨树康握握手。可杨树康并没有搭理他,而是抖抖身上的衣服,将双手抱在胸前,斜靠在门框上,爱理不理地说了一句:“新书记来了,也没有一点慰问品?”

  “杨树康你……”陪同的村干部有些愠怒。

  没想到,鞠岷不以为然,他笑道:“今天,我们是来走访调查情况的,不是慰问。”接着,鞠岷对杨树康讲:“你是我们今天走访的第一位贫困户,就是来看看大家的具体情况,听听大家的想法。”

  “看吧,也就这样。”杨树康拉了拉肩上的衣服,侧身让开了房门。

  鞠岷走了进去,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破裂的屋顶漏下几缕阳光,屋里空空如也,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屋子中央甩了几床破旧的棉絮,杨树康的老婆和孩子还在睡觉,听见有人进来,连忙坐了起来,一个个蓬头垢面、瘦骨嶙峋。在走访之前,鞠岷就了解到,杨树康家是纳子店村最穷的贫困户,虽然杨树康还有小学文化,可妻子和大女儿天生智障,不会说话,只能咿咿呀呀发出声音,小儿子目光呆滞,行为也有些不正常,只有二女儿看上去正常些的。

  揭开锅,还有四五个吃剩的土豆,可能就是他们一家的早餐。鞠岷环顾四周,心中不由得感叹,终于知道什么是一贫如洗,什么是家徒四壁了。唉,他万万没有想到杨树康家会贫困到如此程度。

  走出房门,鞠岷对杨树康说道:“你家里的情况清楚了,我们会尽快研究解决的。”说罢,带着村干部准备离开。

  这时,杨树康哈着腰,支支吾吾问了一句:“鞠书记,我们家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村上能不能再接济接济一点?”饥饿已经让他无所谓什么颜面了。

  鞠岷刚要收起脚步,一旁的村干部应了一声:“下午给你送过来。”连忙催促鞠岷赶往下一户。

  “谢了!”杨树康的脸上堆满了满意的笑容。

  深夜,鞠岷打开日记本,整理起一天来的工作。今天的走访,让他心里产生了触动,感慨万千。回想起单位委派他到木里县瓦厂镇纳子店村驻村扶贫时,他还有心理准备,但今天调查了解的情况却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

  木里县属凉山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民族自治县,瓦厂镇距离木里县城还有多公里,而纳子店村到瓦厂镇还有12公里的距离,全村位于半山腰,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米,相对高差米,自然环境恶劣,发展条件极差。

  一向好强的鞠岷想起今天杨树康的态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像杨树康这样的贫困户既贫穷,又懒惰,甚至有点无赖,似乎他们已经习惯,或者说麻木了。难道自己就拿他们没办法了?鞠岷自问道,如果杨树康的事情都搞不定,自己的扶贫任务就不可能完成,也枉称“驻村第一书记”了,也许解决了杨树康的问题,其他贫困户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鞠岷合上日记本,决定首先拿杨树康“开刀”。

  初夏的纳子店村风和日丽,然而典型的高山河谷气候却使天气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突然间淅淅沥沥下起了大雨。

  杨树康拎着酒瓶,蹲在门坎上,看着屋里四处漏雨,老婆和孩子们在屋角里蜷缩成一团,他一脸的无奈。

  突然间,风雨中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人影匆匆奔跑到自己的面前,杨树康定睛一看,原来是鞠岷书记,他打着伞拿着一卷彩条布,浑身上下已经没有几处干的地方了。

  “鞠书记,你怎么来了?”杨树康接过鞠岷手上的东西问道。

  鞠岷一把抹去脸上的雨水道:“走,先把屋子漏雨的问题解决了再说。”

  于是,俩人搬出梯子,爬上屋顶,将彩条布铺了上去,然后用木块压得严严实实,屋子里的雨终于停了。原来那天走访后,鞠岷将杨树康家屋漏的情况一直记在心上,专门购买了彩条布,可还没来得及铺上,就下起了大雨。

  杨树康见鞠岷已经全身湿透了,连忙搬出凳子说:“坐,鞠书记快坐!”他只感觉自己心窝里骤然升起一股暖流,眼窝子发热,嘴上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好的。”鞠岷抹去身上的雨水,坐了下来,他问:“孩子们都还好吧?救济粮拿到吗?”

  “好,都好!”杨树康朝屋里望了一眼,忙不迭地回答道,“救济粮也拿到了,谢谢你们!”

  鞠岷拉着杨树康的手说:“我知道你拉扯你们一家子也十分的不容易。”

  一句话击中了杨树康的心坎,他没有想到新来的鞠岷书记能够设身处地体谅自己的难处。紧紧握住鞠岷的手,杨树康打开了自己尘封已久的心结,敞开了心扉。

  其实,杨树康过去也是一位能干的勤快人,可是老婆、孩子的状况让他倍感压力、身心俱疲,加之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模式收入微薄,对于他这样的家庭于事无补,沉重的家庭负担渐渐地使他对生活丧失了信心,看不到希望,于是自甘堕落,靠别人施舍、靠政府救济过日子,每天浑浑噩噩地喝酒、晒太阳,也不指望日子能过好。

  看着眼前这位汉子声泪俱下,鞠岷听到这位被乡邻认为的刁民、懒人发自肺腑的最真实声音,他感同身受,一时间觉得那些宽慰的话语都那么苍白无力,显得多余,只是喃喃地说道,现在政策好了,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

  雨停息下来,阳光穿过云朵,射下一道道耀眼夺目的光柱。望着鞠岷书记渐渐远去的背影,杨树康依依不舍,他感到自己已经多年没有这样的轻松。

  没隔几天,鞠岷书记再次来到杨树康家,正在忙活的杨树康急忙停了下来,拉着鞠岷书记坐下。鞠岷掏出几个红本本,讲:“你们的残疾补助和低保由村里帮着办下来了,这样你老婆、孩子的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

  杨树康激动地接过来,连声谢谢。

  鞠岷接着说:“考虑到你家的具体困难,我代你向四川省地震局申请了地震宏观观测公益岗位,每个月会有一些补助,以让你补贴家用。”

  “太好了!”杨树康喜出望外,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会好好干。”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感激话语。

  自此,昔日失魂落魄的杨树康彻头彻尾改变了模样,他不仅把宏观生态观测点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喂养起土鸡。一次全村的鸡得病死了一大半,而他家养的鸡一只也没有生病,代人放养的牛也长得毛光皮滑,分外健壮。

杨树康在出售自家养的土鸡

  看到杨树康的这一特长,鞠岷书记又替他申请了发展资金,帮他养殖起50只土鸡和两头种牛。往日猥琐不堪的杨树康恢复了过去的勤劳,他自己动手,利用本地资源养起了蜜蜂,在房前屋后的空地栽种起花椒、仙人掌等经济作物,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还专门带孩子们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县城去看了看。

贫困户杨树康住上了新房

  看着杨树康通过自己的勤劳一步一步实现了脱贫,鞠岷书记感到无比的欣慰。

  年春节,杨树康终于如愿以偿地过上了一个幸福的春节,他竟然给鞠岷书记发了一个50元的红包和发自内心的祝福,鞠岷当然没有收下红包,但其中的一句话让他十分感动:是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是你让我看到了共产党干部真正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

  在纳子店村当驻村第一书记的两年时间里,鞠岷带领村干部们建立了村干部坐班挂牌制度,让村民有事能找到办事的人,引导村民利用自身的条件优势、技能特长,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道路。同时,邀请省农业厅专家到村上讲课培训、实地指导;成功争取四川省地震局调配30多万元建立两个现代化的养猪场,配套5万元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

四川省地震局支持纳子店村发展生猪养殖

  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纳子店村民们热情四溢,大量栽种花椒、核桃、羊肚菌等经济作物,养殖猪、羊、牛等牲畜,农闲时打短工,上山找松茸、挖虫草,探索建立蔬菜种植大棚,脱贫致富的劲头一浪高过一浪。

纳子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羊肚菌

  年,经县、州、省和国家第三方检查,纳子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标,达到脱贫标准,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与此同时,鞠岷书记组织村党支部建立党员月会、党员参与政事等一系列制度,充分调动起每位党员的积极性,驻村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对全村情况了然于心,与村民们的关系就像亲人一样,村党支部也由过去的后进党支部变成了全县的“先进党支部”。

尾声

  年8月,鞠岷卸任纳子店村驻村第一书记,被派往木里下麦地乡中村村继续扶贫工作。纳子店村支书代表全体村民亲笔向四川省地震局写了一封长达三页的感谢信,以表达纳子店村民们对他的感激之情。

扶贫干部简介

  鞠岷,四川省地震局西昌地震中心站监测技术人员,年6月至年8月被委派到木里县瓦厂镇纳子店村参加扶贫工作,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2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pj/7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