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动商业评论NO.期
不算上和贾跃亭的爱恨情仇,从去年1月恒大汽车正式成立算起,恒大在造车的路上狂奔了一年多。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携房地产界威名及互联网大佬后援团杀入的恒大汽车,让一众造车新势力见识到了房地产老板的路子有多野。
先“批”为敬
今年8月初,恒大集团在上海和广州发布恒驰品牌6款车型,涵盖1款MPV、2款轿车和3款SUV车型,迅速为恒驰品牌完成全车型领域的覆盖。用时,一年零8个月。
这个速度是什么概念?拿新势力造车头部赴美上市的企业蔚来、小鹏、理想来说,蔚来从年11月成立到首台SUV车型ES8亮相共用了3年多时间,小鹏G3及理想制造ONE也分别用了近4年时间才正式亮相。
也就说,恒大汽车只用了大部分新势力造车企业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6台车型的大部分研发设计。这个速度,哪怕是现在拥有MODELS/X/3/Y四款量产车型的特斯拉也只能望尘莫及。
恒大之所以能有如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造车速度,主要归功于2点:1.购买产品核心技术、销售渠道;2.自建工厂。
在产品端,恒大陆续收购或入股了国能电动汽车NEVS(萨博汽车母公司)、顶级超跑品牌柯尼塞格、电池生产商卡耐基新能源、泰特机电、车轮毂电机技术公司Protean。还与德国hofer动力总成集团以及柯尼塞格成立合资公司;与德国BENTELER、FEV集团合作,获得新能源汽车3.0底盘架构知识产权。
在生产端,恒大仅在国内便拥有7座新能源生产基地(陆续投建中),分别位于广州/沈阳/郑州/天津/广西/青岛/上海。除中国之外,还将在瑞典以及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建设10大整车生产基地,并配套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例如电池、电机、电控生产基地)。
在销售端,恒大以.9亿元购得广汇集团40.%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许老板通过“购买、合作、建朋友圈”三步走,打造了“恒大汽车帝国”,实现了从汽车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据恒大首席财务官潘大荣介绍,年,恒大在汽车板块的实际投入为亿元,上半年,恒大继续投入30亿元,预计下半年投入27亿元,年投入90亿元,由此总计为亿元。
豪掷千金的恒大,还立了个响亮的flag:要超越特斯拉,做新能源汽车全球NO.1。
自恒大造车以来,外界对其造车的动机猜测不断,汽车业界对恒大造车的质疑也一直存在。
最主要的声音,是质疑恒大“以造车之名圈地”。
这不是空穴来风,恒大在年1月成立新能源汽车集团后,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恒大汽车业务板块公司就拿了至少万平方米土地,其中将近一半约万平方米的土地属于住宅或者商业用地。
事实上,恒大在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地方拿到的土地,基本上都以底价成交,其中含不少好地块。
具体操作上,恒大新能源汽车在各地一般设有两个子公司:一个以恒大新能源科技发展公司命名来拿工业用地,另一个往往带有生活服务字样的公司来拿住宅或商业用地。
以广州为例,年6月,恒大与广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亿的战略合作协议,建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而后的8月,恒大就以57亿元的价格斩获广州南沙区两宗商住地块,均为底价成交。
有地产人士分析称,房地产商通过正常的招拍挂市场去获取土地,竞争激烈,成本很高。如果有产业导入就能够获得较好的拿地机会,来获取优惠的土地。
恒大对此也毫不避讳,恒大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钧就曾公开表示,恒大在与地方政府谈判时会建立一个模型,其中包括当地投资建厂的预计亏损、汽车产业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税收增长,然后凭此模型要求地方政府配套住宅和生活用地。
夏海钧称,恒大的要求是这些配套土地所带来的房产销售收入能够覆盖在当地的投资亏损,相比造车,房产销售能够快速回笼资金,这意味着在地产业务的加持下,恒大在造车上实际不用花费过多的资金。
他还提出,恒大未来将推出“买楼送车”,将车的费用计入房价,这是其他汽车厂商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
但你要是说恒大造车就是为了圈地,那就有点肤浅了。
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追捧无比狂热,恒大汽车作为背景雄厚的新星,每次有新动向就会带来资本情绪的高涨。
比如,在年收购国能电动汽车(NEVS)51%股份的第二天,当时还是恒大健康的恒大汽车股价上涨了6.88%;在今年6月11日收购NEVS剩余股份,实现对NEVS的全资控股,股价涨幅也一度超10%;在这之后,恒大健康改名恒大汽车,并一口气发布6款车型等多重利好消息,不断助推其股价的上涨。从六月到八月,三个月内,恒大汽车的股价最高涨了6倍,市值最高时超亿港元。
不仅如此,9月18日,恒大汽车又发布公告称,计划在A股科创板上市。
进入年,一向“买买买”的恒大没那么豪横了,或者说不再单枪匹马地豪横了。9月15日,恒大汽车引入了包括腾讯、红杉资本、阿里巴巴的云锋基金及滴滴在内的多个知名国际投资者,筹得40亿港元。
阿里和腾讯都是恒大的老朋友,腾讯曾与恒大合作成立恒腾网络,阿里曾入股恒大足球俱乐部。就在今年8月,“双马”也都成为了恒大物业的战略投资者。
阿里和腾讯在入局恒大汽车和恒大物业上,自然有战略上的考量,比如对于智慧出行领域的布局,以及对恒大线下流量入口的获取。但在造车新势力中,阿里已经入股了小鹏,腾讯入股了蔚来,二者又同时入股恒大汽车,实属罕见。
一直靠房地产业务输血的恒大汽车又是融资,又是计划A股上市,恒大是没钱了吗?其实,业内早就时不时地关心起恒大的现金流。
今年4月,许老板曾亲自回应道,“今年有人说恒大现金流非常紧张,要断了?好了,你说要断了是吧,我(今年1月)立即打了20亿美金到证券公司账上买债去,再没有人说我们现金流紧张。而且我是刚刚还完16亿美元债,就打了20亿美元去证券公司。”字里行间都在表达,恒大“不差钱”。
但进入到九月,也就是到了楼市的“金九银十”销售期,到处都可以看到恒大全国楼盘7折促销的宣传。虽说恒大一向在此时间节点大举促销,但今年却表现得十分激进,并宣称“金九银十”两个月,单月销售额要冲刺亿元。
单月冲刺亿是什么概念,去年全国房企销售位列第三十的龙光集团,全年销售额也才亿元。恒大去年全年的销售约为亿元,也就是一个月要完成年全年1/6的销售额。
恒大对销售回款的急切可想而知。这背后还要从持续收紧的房地产融资政策说起。
近两年,中央一直在严防严控房地产金融风险,对房地产融资端进行严厉的管控。在年,已经有超过25次针对房地产资金链收紧的政策,涉及到境外债券市场、信托融资、以及商业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渠道。
这就给在之前的政策宽松期,大肆举债加杆杠的房企来了个措手不及。恒大就是这些房企的一员,其净负债率已经连续两年超过%。
在今年,政策不仅没有放松,还新增了“三道红线”的规定,即: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
根据“三道红线”触线情况不同,中央监管机构将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档,分档设定有息负债规模的增速阈值:每降低一档,上限增加5%。如果三道红线全部触及,就归为红档,则房企的有息负债就不能再增加。
毫无意外,恒大稳稳地加入了红档。
把恒大汽车这个大包袱划分出去,成为降负债、满足监管要求的良方。此外,恒大物业也计划分拆上市,同样意在于此。
在房地产市场增量见顶的大背景下,从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的房企纷纷寻找第二条曲线,开展多元化业务,而恒大的多元化业务可谓是非常丰富。比如曾计划投资亿元打造粮油、乳业、畜牧业,高调推出恒大冰泉,但最终以打包出售收场;还曾落墨于金融、文娱、健康等领域,都没能激起多少水花。
在多年试错后,恒大于年最终敲定“形成以地产为基础,旅游文化、健康养生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产业格局”。
但对于恒大造车现状,唱衰大于看好。
至于唱衰,更多的点依旧集中在技术层面及销售层面,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恒大收购的NEVS,实际上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车企,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制造研发,并未见有强劲的研发实力。从其花费几年研发最终拿出手的萨博93来看,基本上可以认定其不一定具备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与其他新势力车企及新能源车企抗衡的能力。
此外,也有很多人认为年恒大根本无法完成量产的目标,把买来的本特勒底盘平台直接搬用,按照现在的时间来看,要量产一台调校趋于成熟的车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就算按时上市也更有可能是一台粗制滥造的赶工产品。
还有在销售端,虽说恒大入股广汇并且成为广汇的第二大股东,但意义有限。从18年始的车市寒冬,汽车经销商集团是受冲击最严重的群体,汽车厂家压库、新零售模式冲击,未来汽车是否还能通过4S店销售都是一个问题。在4S店亏损严重的当下,让广汇在缺乏清晰发展规划的时候,贸然去为恒大汽车斥重资打造4S店网络,广汇其他股东应该也不会答应。
另一方面,地产高管如何与汽车高管合作,也是需要磨合的问题。在今年5月离职的恒大动力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吕超,就在朋友圈直言:“房地产造车”模式,与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多有碰撞之处,若不彻底改变行为方式、造车理念,则很难成功。
总而言之,许老板这次的flag能不能立住,我们拭目以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