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则广告:
“恒大新能源汽车——恒——驰——!!!!!”
广告画面如下:
是的!
恒大投入了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正式发布了旗下品牌,命名为“恒驰”。之前的亚冠1/4决赛,恒大球员身着“恒驰恒大汽车”字样的球衣亮相赛场。
跨界造车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只是从CCTV的广告片来看,浓浓的“土豪”味道,没有任何修饰,有钱就是这么直接!作为全国排名前几的房产集团,显然恒大有钱不是新闻,缺钱才是新闻。
8月28日下午,恒大在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公布了最新财务数据。年上半年恒大集团营业额为.8亿元,毛利润为.6亿元,报告期内的核心业务利润为.5亿元,归属股东利润为.2亿元,毛利率为34.0%,核心业务利润率为13.4%。
对比来看,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上半年实现营收.16亿元,实现净利润.64亿元,而明星车企吉利上半年收入达.59亿人民币,净利润40.47亿人民币,吉利汽车及领克汽车收入合计.68亿。而新势力的领头羊,蔚来第一季度获得营收16.31亿元,净亏损26.亿元。
在造车新势力崛起的这些年里,对新势力的批评声中,最多的是批评新势力低估了投身汽车产业所需的天量资金,几乎每个新势力品牌都在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漩涡中扭曲着投资人的思维,恒大就不一样了!
人民币玩家入场方式年1月2日,恒大成立“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充电桩及充电设施研发、设计、运营领域。
年1月5日,恒大收购国能汽车(NEVS)51%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此前NEVS在瑞典和中国天津已经有了两个整车工厂,拥有汽车研发和制造、已经投产的生产线和车型、现成的新能源汽车造车双资质。
年1月24日,恒大收购动力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58%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年1月29日,恒大入股瑞典超跑制造商柯尼塞格,并另斥资与后者建立合资公司,被授权使用柯尼塞格的技术专利和品牌,完成了普及车型和豪华车型的布局。
年3月和5月,恒大相继收购荷兰e-Traction公司和英国Protean,全面掌握了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的世界最先进的轮毂电机技术。
年6月11日和15日,恒大分别与广州、沈阳两地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建设恒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三大基地。
再加上此前拿下广汇集团40%的股权,获得销售渠道。以及7月份与国家电网合作,共同经营智慧充电业务,并且与德国hofer动力总成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至此,恒大几乎已经完成了从研发、生产到使用的,整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由此可见,恒大今年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块的投资可谓巨大。
不过买买买就能造车吗?自然不是。汽车可以说是目前在成本和技术方面要求最高的工业产品,技术积累非常重要,恒大虽然买全了一整套汽车产业链,但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核心技术还是得恒大自己研发。
恒驰的到来
据恒大官方释义,恒驰,恒久远,驰天下。恒,象征恒久,基业长青;驰,代表飞驰,勇往直前。恒驰,寓意志存恒远,驰骋天下。“恒驰”是核心技术世界领先、产品品质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向世界彰显中国智造,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民族品牌。“恒驰”二字,寄寓了恒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展身手的雄心伟愿,恒大造车正式进入“恒驰”时间。
在官方的宣发中,恒大称,力争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跨界富二代“恒驰”,也不是国内第一人!
早3年8月,美的空调投入20亿元人民币,准备打造“云南美的汽车工业城”。10月,奥克斯集团出资万元,收购沈阳双马汽车95%的股权,使得奥克斯拥了汽车生产资质。同年,波导手机将与浙江省政府合作,投入30亿元进入汽车业。五粮液准备涉足汽车外观模具。云南红塔集团在这一年也开始涉足轿车生产。
在3年的跨界造车热中,身为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已经入土为安,不过造电池的比亚迪却异军突起,也不得不承认巴菲特的眼光,比亚迪从模仿到今天的蜕变,也证明了一件事:跨界造车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
但是成功,从来都不可以复制!在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来看,人总是很难重复自己的成功,尤其是在房地产和汽车两个一样大规模的产业体系中,这两者显然有不同的运营逻辑。
汽车对于技术的积累是一个时间累加,每一款汽车的生命周期也是有相应的节点,不是说花5年时间投资亿可以建立一家车企,现在恒大花亿就可以把时间缩短一半。可是,现在恒大给外界的感觉,就是有这种奇怪的信心。
相比玩足球、卖矿泉水,造车如果失败可就是元气大伤的问题。来源:汽车志汇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转载文章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