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豆子哥的语言对比

  《前言》

  鉴于在朋友圈发学术文章可读性会大大降低,因此鲜做引用和量化分析。但为保持严肃性,亦不使用百度和知乎。素材及论断来源主要为我国非著名古典主义语言学家—沃滋吉硕德,以增加一定趣味性。同时感谢那些酒桌上跟我吹过牛X的朋友们,给我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样本。

  正文第1/9部分

  开篇三个事实:1.语言出现后,地球物种出现大规模灭绝;2.有文字记载历史后,直到年前,识字人口比率依然处于难以置信的低位;3.至今英文书写的法律、医学等文献或部分特殊文体仍仅能由专业人士解读。

  基于上述,根据马列主义唯物史观,我认为语言是一种生产资料。因此判断在阶级消灭前,必定仅掌握在部分人手中。

  社会性动物对信息传递有天然的依赖,所以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文第2/9部分

  书接上回…

  宏观上,二战后因美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强势造就了英语更大范围的普及。(什么?你不认为是这样?)想想好莱坞影片里大反派很多都是英式口音就明白了。即便是同宗同源,牛牛在战后也被黑惨了。

  又因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等等,英语是必考科目。加之很多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再加上自由女神见天站在哈德逊河口挥舞着DQ甜筒诱惑。抑或小迷妹狂粉腐国马脸欧巴……等等等原因(猜对了,我就是不说出国读书移民的事),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英语使用国。家长的重视、学生的无奈、工作的需要、游资的投机、利益集团的游说等复杂因素,造就了国内庞大的英语学习产业链,让无数人心甘情愿投入沉没成本。

  因属于边缘相关从业者,很多人会问我:“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俗人仅答两句:“这个事情要看天赋的。”和“死记硬背吃得苦中苦。”

天赋是个玄学,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两句《骆驼祥子》再回头看我写的文字,爱上大师的同时也知道何谓天赋。但是就算有年一遇的语言奇才,被狼养大,结果你也懂的。话说回来天赋几乎人人都有,从咿呀学语到编织谎言欺人再到更高阶的自欺,都是人类神经系统的物质基础所决定。

  吃得苦中苦就难了,人性的懒惰更喜欢“2周自由对话”、“3个月不用字幕看美剧”,因为我们只选择相信我们希望相信的东西。何尝想过从会叫“妈妈”到用笔写下“我要当个科学家”这段耗时多久?再退一步如对车的理解从“小车车”到“我宁可在柯尼塞格里被打(这个动词可以任意换)哭”,又是经过了多少遍重复才理解本意和引申义呢?母语习得然也,外语习得亦然也。好在学习外语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前结构”——比如水能电解成氢气和氧气、勾三股四玄五之类概念,可缩短学习用时。同时,这些知识前结构也会成为学习外语提升阶段的绊脚石,我们之后再讲。

  正文第3/9部分

  回到大美母语——中文,精确的讲是汉语言,这是一门让我穷极一生都赞美不完的语言。在世界古代语言中虽出现的时间较晚,但却是太阳系内唯独仍在大范围使用的象形文字,传承有序,不断发展(当然是越来越简单了)。汉语之所以能够有勃勃生机,一切都是因为华夏儿女的指导思想是“内圣外王”。只有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才是终极目标。

  如果没有记错,英语出现时间大约在我国魏晋时期。那个时候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备创业融到B轮就猝死了)”的人已经凉透了,在此之前汉字早已书同文车同轨年了,而古诗、散文、汉赋已各领风骚数百年。而莎士比亚时代才出现了现代英语(所以联合国的英语日是莎士比亚的生日),基本上和崇祯吊死在煤山上的时代差不多。

  很多人说英语难学,多是因为单词太多。总是A,Abandon,Abuse…这样的去背单词。几千个汉字这么硬记倒是有个头,英语单词量那可是十万级的。多少十来岁的青少年大好时光就这么被浪费了,有这个时间出去旅游,交交男/女朋友所带来的人身经历,比枯燥的被单词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痛心啊!英语这个臭流氓,即使已经有这么多的单词,还要借助外来词!丧心病狂!

再看看我们的汉语:书(book)、读书(read)、书写(write)、图书馆(library)、书脊(spine)、书眉(head)…一个“书”字起码串起20个词,而英语就要用毫无关联的20个单词去表达。

  细心的人会发现,我要么全中文要么全英文。除了开玩笑,从来不搞“Mary,这个Case的Dealine要Due了。”这套。有人说有很多英语用中文表达不出来的,我始终认为那是因为说这话的人英语和中文都没有学好,没有学好,学好,好…..

  言而总之,学好自己的母语是一切的基础。一个活生生的优质语言就是我的母语,这是何等幸事。当母语基础扎实后,外语学习的大门很轻松就开了半扇。

  正文第4/9部分

  今天的内容是语言所依附的载体——文化。

  这里就要插播一下创造语言其实不是难事,精灵语、克林贡语、世界语等等好多人造语言最终没有普及,就是其脱离了载体和主干。别小看幼年听过的妖魔鬼怪故事,它们是最终构成我们文化基石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始终认为:每个欣欣向荣的语言的背后都有大量古代神话故事体系暗中支撑。

  记得还在高中的时候,有一年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比赛上一位来自南大的选手的演讲文章《学习语言就是学文化》深深打动了我。我找不到那篇文章(打死我也不百度),也记不得她说了些什么,但是这个标题我始终记得。

  文化就是人化的过程,所以语言即文化的一部分。依托什么样的文化,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语言。所以简单的学习单词、语法、句式等等远远不够,因为整个语言是构架于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之上,也就有了那句“要想学好外语,就要完全忘记母语”的说法。再看“和为贵”三个字,其所表达的含义是背后整个儒家思想和历代传承,而“Nemesis”则是西方文化的滥觞(古希腊和罗马,反正不是英国)和传播。

  比起“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诸子百家争鸣”、“历次民族大融合”等等等,英语所依托的文化就太简单了,我总结了一下,主要分为5大部分:1.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2.日耳曼部落的前世今生和同北欧海盗、法国浪子的恩怨情仇;3.中世纪那段“教育艺术靠圣经,科技靠铁匠铺,外交突突穆斯林”的历史;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解放;5.工业革命和大战的潮起潮落。至于美国新西兰,那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地方就是你高中历史课一个单元。

  掌握了最基础也最丰富的文化,也就掌握了打开外语之门的另一把金钥匙。所以当人问起“Howareyoudoing?”时,我们的回答再也不是“Fine,thankyou.”了。

  正文第5/9部分

  世界观说的差不多了,下面基本上就是方法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英语和汉语,一个是形合一个是意合,所以它们不能结合。

  英语要有主谓宾定状补的结构形式,而且还需要有上下文的支持。如果没有上下文,单摘出一句是很难理解什么意思的。所以当一个人拿了一句话,甚至就一个词组来说随便翻译一下就行时,我是懵逼的。

  而汉语寥寥数语就能创造一个意境,不过就像中医,需要脑补。例如“扫墨腕底香”,能让人想到少女纤纤玉手执笔作画,也可以让人想到用酱油刷着烤鸡翅很香(开玩笑啦)。“荷锄而去”这四个字可以让人联想到夕阳西下,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家的场景。这样的例子每个人都能举出好多。可是一旦翻译成英语…也是可以表达,但是必须用很多上下文来铺垫了。

  再回到英语学习,“Book”不是“书”,而是“Abookisanumberofpiecesofpaper,usuallywithwordsprintedonthem,whicharefastenedtogetherandfixedinsideacoverofstrongerpaperorcardboard.”

  所以说水平不到,“诗不能译,经不能译”。没有20万字的实践,别提翻译。想想朱生豪先生当年为了译莎士比亚,炮火纷飞也要抱着译稿推敲,不难发现糅合两种语系何其难也,可能比拔出紫青宝剑还难吧。

  6/9部分

  见过很多人焚膏继晷,结果干啥啥不如人。这种行为模式在英语学习上也很常见,不停的重复错误还以为老子努力了,为什么学不好?

  不服?来给我念念26个英文字母,能念对24个算我输。

  英语的发音和中文是不同的体系,常见错误就是发音不够紧张,时长控制不当。看看西方中年人的皱纹比我们同龄人普遍多而深就会明白。汉语发音比较松弛,很多音节还是元音结尾,非常优美。英语发音多紧张短促。

  废话扯多了,回到第二部分说过的天赋部分。天赋好的就珍惜老天赐予的礼物,高效取得学习成果,别在疲劳战中消耗。天赋略逊,就要掌握适应自己的方法,别人的方法永远是别人的,也没法放之四海而皆准。

  学语言就是对信心、自我评价、心态调整、执行力、自律坚持各种因素的综合考验。

  所以学语言拼的就是两个:天份和方法。天份靠基因,方法就是眼界和格局。天份好,方法对,上之上者;天份差,方法不对,还不想努力就要学好,洗洗早点睡。

  7/9部分

  这篇文章快要接近尾声,值此端午佳节前夕,给大家讲一个悲伤的故事:作为一个科班出身,我语法若干次不及格,差点没毕业。

  然鹅…我就喜欢语法看我不爽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说了这么多,中心思想就是:学语法,真的没有卵用。考完试,就忘记它吧,忘记它,记它,它……

  正文8、9/9部分

  考虑了好久,还是决定把最后两部分合并在一起。这两个部分也是学习语言颠扑不破的窍门:一个叫积累、一个叫持续改进。

  “积累”很简单,让幼儿园大班的小孩去考三年级语文,结局不言自明。所以学语言不存在突击。需要用时间去浸淫在语言、文化、背景各种因素之中。给大家举个例子:我自己是个不太爱学习的人,从初中到大学毕业,英语从来没有进过前十名。但是我现在可以恬不知耻的说,非英语母语的英语使用者中比我好的,也就见过10来个。原因在于我几乎每天都在积累(不是看美剧),没事看篇小文章,冷笑话之类的,看到有英语的地方留意一下之类。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在我身上还有个不成功的案例就是德语。从大学到现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了忘,忘了学。见了德国人只能弱弱的问“SprechenSieEnglish?”

  “持续改进”就是在取得成果之后,通过不断的再学习、反思起到进步作用。其实也属于积累的过程。国家都在提与时俱进,所以英语的学习要也不断的改进。就像之前说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适配自己的方法。比如到了瓶颈期,有的人开始读KJV圣经、有的人研究欧洲史、有的人开始另一门语言的学习来辅助英语学习、有的人干脆放弃继续前进等等,这些都是方法。没有不合适的方法,只有不合适的心态。

  其实英语完全可以不用劳神费力地学,如果只是为了考试,我相信国人的应试能力。考完就忘记它吧,不要让英语成为生活的负担,噩梦的源头。还是那句话,语言是生产资料,你大可以通过占有其他的生产资料来支配占有语言这项生产资料的人。随着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发展,实时、精确的辅助翻译时代就要到来。未来学习外语就像玩魔方一样,带来的只是转换思维方式和锻炼大脑。

  在最后,希望我所写的东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欢迎大家来跟我讨论。也许我的学习方法不好,但不可否认我是个人才,说话又好听~~总有适合你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Gustave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治吗
郑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cx/2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