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科伦坡12月22日电《锡兰华文报》特约记者张玉慧:近年来,随着中斯两国关系走向“蜜月期”,大量中国人涌进斯里兰卡,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餐馆在斯里兰卡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人们面对一桌美食大快朵颐,享受美味的时候,是否会想起“中国味道”的提供者——中国超市呢,它们的生存状况怎样,如何同当地超市展开竞争,前景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报记者日前对科伦坡主要的几家超市做了跟踪采访。
(小标题)亚洲商行,稳中求发展
斯里兰卡四五家中国超市主要分布在首都科伦坡三区,分别是科鲁皮提亚农贸市场科鲁皮提亚(KOLUPITIYA)里面的兰卡—中国货行、杜佩里卡提欧路上的亚洲商行及中国超市等等。除个别超市之外,负责经营的是清一色的中国女人,她们经历了常人难以体味到的甜酸苦辣,艰难前行,追寻、期待着拓展市场的绝佳机会,以寻求更大的发展。
科伦坡最早的中国超市要数位于三区一条小胡同里的亚洲商行。年,还是年轻小姑娘的蔡女士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来到当时仍处于内乱的斯里兰卡。刚开始,她决定从做豆腐开始,后来扩展到做熟食、水饺,慢慢地打下口碑。这样一两年后,眼光敏锐的蔡女士发现了调料市场蕴含的巨大商机,毫不犹豫,她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大家想吃想用的东西全都搬运过来。事实证明,她当年的决定非常正确,亚洲商行迎来了它的繁荣期,在科伦坡市场做得风生水起。
几年后,蔡女士又及时把握商机,在普特拉姆开了分店。15个年头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已蜕变成经验丰富的老板娘。商行积聚了很多人脉关系,有一群固定的老客户。谈及来自当地以及其他中国超市的竞争压力,蔡女士表示,店铺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可能是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了。对于未来,没想那么多,一切都顺其自然吧。她带着微笑,一脸淡然地说道。
(小标题)中国货行,变化中谋发展
兰卡中国货行是位于科鲁皮提亚农贸市场(KOLUPITIYA)三楼的一间小商铺。老板娘丽丽表示,年兰卡—中国货行正式开张。年她的丈夫卢先生开了家中餐馆阳光花园后,他接手货行生意。货行里面货物非常齐全,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生意相当兴隆。如今,对于兰卡-货行来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给大家提供一个更舒适、宽敞的购物环境来跟上超市发展的步伐。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老板娘丽丽已经成竹在胸。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全新的兰卡—中国货行。
(小标题)中国大院里的中国超市
位于科伦坡三区杜佩里卡提欧路上一个小巷子里的中国超市,与它比邻而居的两家商铺分别是中国人开的珠宝店与旅游公司,这是一个号称“中国大院”的地方。中国超市的老板娘看上去爽朗热情又能干,屋内的货物摆放的井井有条。她告诉记者随着中国其他超市的入驻,她确实感受到了一些压力——价格看似高昂的中国商品,在斯里兰卡的各种繁重税收下,利润实则并不太高。在激烈的竞争中,她也有自己独特的生意经,“诚信经营,保证货物齐全”她说,“服务必须要做好”,凭借着这样的信念,她积聚了一些稳定的客户源。对于未来,她充满信心,“政府之间的关系都那么好,我们的生意也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继习主席访斯后,来斯旅游及市场考察的中国人激增,而且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以及预计明年有可能签署的中斯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产品进入斯里兰卡市的关税将大幅下调,在斯中国超市也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