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科伦坡吃了排名比寿司之神还高的大螃蟹

对一个喜欢在吃上面翻花样的人来说,兰卡的旅行正中致命弱点,一天三餐curryandrice,除非甘愿忍受单调,靠“眼餐”美丽风景来填饱欲求不满的胃。反正我是做不到,于是眼巴巴等着快到首都科伦坡,可以吃一顿亚洲50佳的大螃蟹。

一直觉得圣培露榜单很诡异,拿亚洲Top50来说,那么多菜系、不同风格的城市和国家,单说印度菜和怀石料理、泰国菜和法餐,要如何纳入同一套评价体系呢?

科伦坡的日本料理nihonbashi排31,ministryofcrab排43,而寿司之神的数寄屋桥本店则只排44。更何况连续两年的第一都给了曼谷的餐厅nahm和gaggan,个人口味有偏差是自然,吃下来感觉还是过誉了。

评分机制是有点问题,但评委们也实在对东南亚和创意融合菜系太偏心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按地域国家来评分的米其林榜单倒是更靠谱一些,把京都的怀石料理放在一起角逐,东京的寿司店们互相竞争,高低上下也有个说法。

榜单也不是完全没有功劳,作为一个认真对待旅行三餐的人,至少免去了大海捞针的苦劳。也只有在这里,我是因为没地方吃饭才想到去吃高级餐厅。

Ministryofcrab开在科伦坡最洋气的一个精品购物廊,医院,已有多年历史,浓浓的殖民时期建筑风格,日本料理店、时尚服装品牌、spa、西餐厅,配套齐全。

对面刚好是一栋首都最高的写字楼,中午时不时有西装革履的驻外员工来用餐,被外派到这里像间接流放,尽管热带海岛充满很随意的活力,大家仍旧一丝不苟地穿着白衬衫、西装外套,打着领带。

▲中间那位就是混血主厨啦

ChefDharshanMunidasa是日本和斯里兰卡的混血儿,说Chef可能不太合适,他更像是这个集团的CEO。年,他跟两位著名板球运动员合伙开了这家大螃蟹,俩运动员据说同时也是美食家来着。而此前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科伦坡经营日本料理店“日本橋”。

那天特意换下人字拖,穿上连衣裙,早早来到大螃蟹家,翻开桌上的当地餐厅指南,除了这两家,还有各种Chef作为客座厨师出场的活动、莅临指导过的酒店,简直是兰卡餐饮界一手遮天的大亨。

指南第一页声势浩大地打出广告,“日本桥本店推出新品和牛汉堡,两个美元。”

再看一遍,没错,两个汉堡一百刀,也就是1个多块。飞快地换算完之后突然觉得这顿只要多块的大螃蟹就跟食堂一样随便。

科伦坡的主题大概可以改为,把Top50吃成食堂是怎样一种体验?

早前研究过ministryofcrab的菜单,它家把螃蟹按照体积分为三六九等,最小的是1/2kilo,接着从S的g、M的g、XL的1kg一路往上飙,还有一款OMG!,在1.5kg到1.9kg之间。

选完size还可以选口味,经典是辣椒和咖喱口味,其他还有胡椒、蒜香、烤制以及需要提前6个小时预约的黄油蒸螃蟹,另外还有鱼虾和鸡肉的菜品。餐厅以橙色和原木为基调,墙上玻璃相框里挂着那句“KEEPCALMANDCRABON”,恩,反正我就是来吃螃蟹的!

兰卡很多地方的人不会做百香果汁,常常是连囫囵的籽端上来一杯,不计成本地放了几个百香果,酸得牙都要掉了,浪费都没浪费对地方。到高级店也好不了多少,无非弄点糖浆放在两支试管里做做戏法。

▲就这么端上来显得很有诚意的样子

▲好餐厅也就做到这种程度了

想象中的色拉应该是一盘丰盛的菜叶子拌上牛油果粒和蟹肉,结果上来半个青皮牛油果,中间挖空了一些,填上芥末调过味的蟹肉。植物和动物性的奶香味交织在一起,直觉性的好吃,又不敢多吃,留着接下来拌饭肯定也很棒啊!

▲牛油果色拉

大螃蟹装在大陶盆里端上来,感觉有人往你桌上丢了一个脸盆说,就这么吃吧。这还是S的螃蟹,换成那种“我的上帝”款该要怎么办啊!

尽管餐厅精心准备了蟹夹、湿纸巾,但咖喱这种东西嘛,总有办法让你的吃相一败涂地,即使在数一数二的高档餐厅里。很快,我的嘴角、双手、领口,波及到桌布,统统沾满星星点点的黄色汁。又要了一份日本米饭,直接开始用手,最后索性吃起了蟹肉手抓饭。

对我来讲辣度还是偏高了一点,咖喱又很夺味,其实吃不太出来蟹本身,更多是感官刺激,一种实实在在的南亚感觉:

穿着人字拖坐在一家装潢蛮精致的高级餐厅里吃得一脸黄油,两手粘满饭粒,不时还要腾出一只手来驱赶蜂拥而至的苍蝇。

蚊虫多是这里的常态,苍蝇又不认识字,哪里管你门口写着“Asian’s50Best”。吃饭的时候要么留一手赶苍蝇,要么索性接受这个事实。我选择了后者,毕竟单手吃大螃蟹这种绝活此生都不可能学会了吧。

两天后路过市中心的高档百货ODEL,发现里面就开着那家nihonbashi寿司吧,连吃20多天咖喱后忍不住想换一换口味,管他地道不地道。

于是又抱着吃食堂的心情进去,吧台前站着几位皮肤黝黑、穿白色制服的小哥。后来给美纪看照片,她止不住乐,“就好像kumamon(熊本熊)变成白色了一样!好违和啊。”

里面除了外国游客,就是有钱的当地人,毕竟跟普通食物比起来价格已经翻了几倍,街边小店一顿畅吃咖喱饭都买不到一贯寿司。非常保守地点了鰺、金枪鱼、虾的握寿司,牛油果细卷,再加个牛たたき(拍牛肉寿司)。

最后那个拍牛肉握寿司倒是不错,牛肉质素可以,反而比鱼类的要好吃。也许是真的离开日本太久,还是觉得好满足,在千里之外奇奇怪怪的地方吃着寿司,就像之前在芽庄的日式小酒馆吃海鲜丼、在曼谷的大商场里吃牛肉寿喜烧解馋。

▲拍牛肉寿司

旅途中寻觅当地美食的间隙,总有些胃袋里乡愁泛滥的时刻。对爸妈来说是早餐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对有的朋友来说是一份生滚粥、一客小笼包、一块红烧肉、甚至一碗白米饭,对我来说则是味增汤、海鲜丼、布拉肠、干炒牛河、杏仁豆腐、姜撞奶……

托这位斯日混血大厨之福,可以在南亚小岛上吃着日本大米配螃蟹和握寿司。出来后,我在这栋优雅建筑门口的水果摊上买了一片木瓜,和一群兰卡大叔挤在一起,吃得满嘴果肉、汁水四溢。兰卡的木瓜很诡异,甜醇中带有一点海盐的微咸,反而增加了奇妙的鲜味。

如果说各类榜单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分个高低,在某些时刻它们便完全失去了优势。

就像此刻,面对咖喱大螃蟹和一片木瓜,令我觉得难分上下。

满足和满足是不同的,这种美味也不同于那一种美味,吃这件事才有终极的趣味嘛。

MinistryofCrab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jg/7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