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对话金融科技激发传统银行变革

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01/6204493.html

主持人:本报记者孟扬

特邀嘉宾:厦门国际银行首席信息官王鹏举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认知等新兴技术的逐步成熟,科技和金融正在发生非常紧密的结合,金融科技在银行转型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那么,应如何看待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未来前景,金融科技将为传统银行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银行又将如何应对?为此,本报记者对话厦门国际银行首席信息官王鹏举,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主持人: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金融科技正逐步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格局,从银行角度来说,您如何看待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未来前景?

王鹏举:银行业长期以来都是新技术应用的领导者,纵观银行发展历史,电算化、ATM、电话银行、移动互联等技术应用、智能网点等,银行业与科技总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银行往往是各类行业中主动寻求科技变革与创新的典范。

新技术在银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正处在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起点,互联网、移动互联与物联网、ARVR的应用提供了人类活动海量的、全方位的信息,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技术为快速、及时、低成本的信息加工与分析奠定了基础,使得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成为可能,并已经开始在医疗、医药、投资等多领域进入实际应用。

科技革命将引领银行业的转型创新,移动互联和万物互联、ARVR应用将革新银行与客户接触的渠道与体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虚拟化、智能化将是银行未来渠道的主要特征。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银行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风险控制、内部管理上的智能化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将提升银行精准、高效、个性化服务客户、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主持人: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催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您如何看待金融科技给传统银行带来的冲击和挑战?面对这些强有力的“新竞争对手”,您觉得传统银行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王鹏举:金融科技给传统银行带来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业务、客户、资金等方面,银行的支付类、理财、消费贷款等传统基础业务正逐渐被金融科技企业蚕食,客户不再依赖于传统银行来获取金融服务,进一步加速金融脱媒进程,普惠金融策略导致传统银行大量长尾客户及其资金流向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也从银行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与金融专才。

与金融科技企业相比,传统银行在品牌与信誉、依法合规、风险防控、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个性化服务水准、物理网点覆盖等方面具备传统优势。传统银行在社会上已经建立了“资金安全”的品牌标签,深得民众信任。传统银行长期受严格监管,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各项业务风险控制机制明显强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基本不会发生像近几年P2P平台圈钱跑路的现象。传统银行业务的运营牌照较为全面,对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有深入理解,有能力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打造个性化服务品牌。另外,银行网点覆盖经营区域,不少大中型商业银行网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物理网点能够满足部分业务的风险防范要求,实现与客户面对面的线下零距离接触。

但是,传统银行在创新文化与创新机制方面受到本身“审慎合规”的经营理念及监管的约束,金融科技企业的“试错文化”并不太适用于传统银行。此外,传统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缺乏普惠金融客户的数据、缺乏客户行为数据,需要与互联网平台公司合作,需要政府部门协助提供数据共享机制与法律保障,引导大数据市场按照依法合规的方向健康发展。

主持人:随着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不断渗透,传统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您觉得传统银行未来应该如何转型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贵行在科技与创新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未来有何布局?

王鹏举:随着当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认知等新兴技术的逐步成熟,科技和金融正在发生非常紧密的结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唯有积极拥抱金融科技,不断创新求变,方能跟上科技巨变时代的发展步伐。

这方面,厦门国际银行充分意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ls/7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