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可造车退可圈地,许家印豪掷亿

近日,许家印再度占据汽车产业头条,这一次“花了”亿。

继广州市政府之后,恒大集团于6月15日与沈阳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恒大集团将投资亿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算上此前承诺广州市政府的亿,许家印在一周之内宣布投入新能源汽车的资金高达亿元,已经超过中国恒大市值总和。

沈阳建厂背后

许老板要造新能源车,这事很好理解,因为恒大集团要转型,新能源汽车又是十分具有前景的行业。可他为何要选在沈阳建厂?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向来不被看好,那句广为流传的“投资不过山海关”或许是投资者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汽车行业中,似乎也是如此。近五年内,除了本地企业外,还从未有过车企主动在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并建立新的生产基地。之所以觉得恒大集团在沈阳建厂有反常态,是因为我们把恒大集团当作一家造车企业来看待,而忽略了它的主体实则是一家房地产公司。

作为地产公司的恒大集团与沈阳有着较深的渊源,在6月16日沈阳日报一篇题为“大项目在沈北遍地开花”的报道中,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某官员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恒大集团在沈北落地的项目都是大手笔,从恒大足球小镇、恒大温泉小镇到恒大高科农业基地项目建设,再到恒大水世界项目落地,恒大集团在多领域与区政府展开深度合作。

从诸多“大手笔”的“深度合作”中,不难看出恒大与沈阳的关系确不一般。在“振兴东北”的大趋势下,汽车与地产并行的自然也会有更多“政策红利”,沈阳建厂顺理成章。

恒大的“小心思”

对于为何选址沈阳建厂,恒大官方给出的理由显得颇为弘大——助力东北振兴。而事实上,在弘大的愿景下恒大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这个小心思就是恒大与沈阳市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除了新能源汽车项目外,还包含着房地产项目,这一点被恒大集团有意无意地隐去了。

恒大集团新闻中心对此次签约的表述是,双方将围绕多个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恒大集团投资亿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除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是什么?三大基地后面那个等字又指的是什么项目?恒大的新闻稿里并没有明说。沈阳日报对此作出了补充,据沈阳日报报道,此次签约的优质项目分别是恒大新能源电池、恒大轮毂电机、恒大养生谷。

恒大新能源电池、恒大轮毂电机属于新能源汽车的范畴,而恒大养生谷则是彻彻底底的房地产项目。据悉,恒大养生谷是恒大健康的养老养生拳头产品,其整合医疗、健康管理、养生、养老、保险、旅游等资源为一体,采用租购旅多方并举。与此同时,恒大与沈阳签订的亿的战略协议中并未明确规定各个项目所占的资金比例,造车占多少、盖楼占多少名前还并不明朗。

无独有偶,在此前几日与广州市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恒大集团也做出了类似的安排。根据协议,恒大将投资亿元在广州南沙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生产基地将建成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未来年产万辆整车的生产基地;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将建成50GWH生产规模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电机研发生产基地将建成可配套万辆整车的电机和电控系统生产基地。

这三个项目分别由恒大国能新能源汽车集团、恒大新能源科技集团以及恒大动力科技集团三家公司来担纲,在这三家公司之外,恒大集团的另一家子公司恒大旅游集团也参加了签约活动。公开信息显示,恒大旅游集团成立于年,主营范围包括歌舞厅娱乐活动、电子游艺娱乐活动、酒店住宿服务(旅游)等。显然,这也是一家与造车毫无关联的公司。

转型不忘“老本行”

为何与新能源汽车毫无关联的地产项目和公司屡屡出现在以新能源为主题的签约仪式上?这大概是地产商人的新套路,颇有点“买一送一”的意味。此前,有媒体在报道广东佛山的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的文章中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通过承诺电动汽车的相关项目,以获得开发土地、特别是稀缺农业用地的行政批准。除了能享受更方便的审批流程,还可以用低于市场的价格拿下更多土地。

恒大集团近日的所作所为似乎也是看中了其中的便利。沈阳日报记者在战略协议签订之后采访了相关官员,这位官员称:“围绕大项目建设,我们将紧紧围绕“土地规划、土地征收、土地整备、基础配套、公共服务、项目审批”六条工作主线,以鱼骨图项目管理模式为手段,实施亮“红黄”灯督办机制,坚持“周调度、周安排、周总结、周报告”,强化组织穿透,实现逻辑闭环。加快完成恒大三个项目土地挂牌、摘牌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通过这段采访,不难看出当地政府对自带新能源项目的恒大集团的欢迎程度以及重视程度。此外,在拿地价格方面是否会给出优惠,这一点双方均未提及。不过也并非无例可循,有研究显示,地产商碧桂园在广东佛山顺德的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小镇的价格比邻近地块便宜49%,凭借这一优势,碧桂园的办公室租金比市场价格低将近25%,俨然成为了其核心竞争力。

进可造车、退可圈地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玩家,恒大集团最引以为豪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事实也的确如此,早在恒大豪掷亿签约两市之前,它就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年9月,恒大以亿元入股全球最大经汽车销商广汇集团。今年1月,以9.3亿美元收购国能新能源汽车51%股权,花费10.6亿元收购上海卡耐新能源58%股权,斥资1.5亿欧元收购瑞典超级跑车柯尼塞格母公司20%股权;3月,收购轮毂电机行业三巨头之一的e-Traction,5月收购轮毂电机行业又一巨头Protean。此外,恒大还在今年1月组建恒大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

截至目前,通过不断并购,恒大集团已经具备了整车研发制造能力、电池技术、轮毂电机技术,并获得了广汇集团的汽车销售渠道,在充电桩领域也已初步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在恒大的收购中,隐约遵循着两个原则。一是投资入股,极少控股;二是收购企业多为新能源上游企业。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外行管理内行,也能快速从并购企业获取技术和渠道。

通过密集的并购活动,恒大向外界传递出恒大进军新能源领域的实力和决心。与此同时,它在新能源项目中揉杂房地产项目、广泛投资新能源零部件企业以及配套充电桩企业,这说明它也许只是看好了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而对于自己能否造好车缺乏信心。

进可造新能源汽车,退可成为零部件供应商,并行的房地产项目则成为冒险造车“对冲操作”,这也许就是许家印豪掷亿背后的如意算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ty/59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