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直接融资额显著提升
资本市场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0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金融管理部门迅速出台各项举措,为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00年月3日,资本市场如期开市交易,A股市场波动相对较小,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随着改革深入和各项功能有效发挥,直接融资额显著提升。统计显示,00年全年A股股票融资亿元,较年融资额增幅超过四成。其中,新股首次发行(IPO)募资金额约亿元,创下近十年新高;增发募集金额超过亿元。此外,可转债融资达到亿元,略高于年。债券市场发行金额同样增加显著。00年前11个月,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各类债券约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两成。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合计发行1.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四成。王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刚刚过去的0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国家以及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考验和冲击,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贸易和产业循环受阻,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在这样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成就令世人瞩目。在统筹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恢复过程中,金融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政策传导、预期引导等枢纽功能,为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首先,00年春节后,我国资本市场顶住疫情冲击如期开市,发挥了良好的预期引导作用,稳定了各方信心。从年初开市后的市场表现看,我国股市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和此后国际主要市场股指多次熔断的影响,整体运行平稳健康。这既是我国经济具有较强韧性和增长潜力的体现,也反映了各方对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心。其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充分发挥,融资金额显著提升,助力“六稳”促进“六保”作用显现。A股IPO融资创下近十年新高,市场融资额大幅增长,对于推动科技创新、资本形成和优化融资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债券市场各类债券的发行量持续上升,00年全年50余万亿元的发行量,为新基建投资、保市场主体等注入金融活水。各类抗疫主题债券的发行以及公司信用类债券放量,对抗击疫情和经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在00年创出历史新高,有效支持“两新一重”领域建设,探索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尝试也令人期待。00年是我国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过去30年里,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资本市场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市场功能发育不够健全,基础制度建设与成熟市场相比有一定差距,多层次体系不够完善。当前,我国进入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阶段,这既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加快市场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推进一系列基础制度改革,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市场枢纽功能发挥;另一方面要提高开放水平,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并以开放促改革,助力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0
新证券法正式施行
资本市场法治根基不断夯实00年3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施行。新证券法作出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显著提高证券违法成本、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强化信息披露义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等制度改革。与证券法修改相衔接,00年1月6日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操纵市场四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
围绕新证券法,资本市场有关投资者保护、打击违法违规等的法治供给持续加强,多项配套制度落地。以贯彻新证券法为契机,证监会加快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等内容,有效涵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持股行权、先行赔付、多元纠纷化解、支持诉讼、代表人诉讼等关键领域环节,为1.7亿个投资者更好地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红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董登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新证券法于00年3月1日正式施行。本次证券法修订进一步完善了证券市场基础制度,体现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是我国证券法实施0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修订,也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新征程。注册制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一种证券发行制度,新证券法直击资本市场焦点问题,在证券发行制度、投资者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重大修订。此前,A股投资者保护更多地依赖单一行政手段,维权成本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中小投资者维权难。而新证券法设专章规定投资者保护制度,作出了诸多创新制度安排。将于0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与证券法修订保持有效衔接,与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相适应。刑法修正案一方面取消了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造假的并处罚金上限;另一方面将欺诈发行的有期徒刑上限从5年提高至15年,并将信息披露造假的有期徒刑上限从3年提高至10年。同时,对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人员在证券发行、重大资产交易活动中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明确适用更高一档的刑期,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此外,刑法修正案还强化了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的刑事追责。由此可见,证券违法犯罪入刑,不仅涉及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还涉及市场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从并处罚金到有期徒刑,都将对证券违法犯罪产生极大的威慑作用。为有效保护投资者,遏制证券违法犯罪,仍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比如,监管层的有效监管与高效监管,投资者主动维权索赔与代表人诉讼机制普遍推广。唯有如此,才能让证券违法犯罪者付出“牢底坐穿、倾家荡产”的代价,并让法律产生足够的威慑效果。03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改革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推进00年4月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00年6月1日,证监会发布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制度规则。00年8月4日,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18家企业正式在深交所上市,股票发行注册制迈出了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推广的重要一步,是继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之后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迈出的第二步。
00年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工作时指出,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一部署意味着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形成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全市场的“三步走”改革布局。在推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证监会统筹推进了交易、退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等基础制度改革,夯实了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
田轩(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00年8月,随着首批18家公司集体开市交易,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这是我国首次将资本市场增量与存量改革同步推进的重大举措,涉及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如果说科创板是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那么创业板就是推动资本市场全面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关键。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主要体现为两个思路。一是推行注册制实质是把一个企业是否可以上市的决定权还给市场;二是审核及监管由以准入条件为重点过渡到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不再单一强调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和包容。在这两个转变思路之下,创业板改革为A股发行节奏的市场化进程树立了又一重要里程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由于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和定价更加市场化,以往“打新不败、中签如中奖”的现象将逐渐终结。随着市场资金和上市企业数量趋于平衡,新股真实价值回归,稀缺的资金流向更优质的企业,真正形成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风气。其次,在真正把上市公司进出股市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疏通IPO堰塞湖的同时,以更加灵活的退市制度疏通资本市场出口。随着劣等公司加快退市,壳资源价值消失,资产池内的水流更加顺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扭曲和乱象。特别就存量企业而言,市场化的上市制度必然加速优胜劣汰,只有不断完善经营,提高自身质量,才能在市场上继续立足,由此激励上市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