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国能出让股权是虚惊一场还是蓄谋已久

6月1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一宗股权转让成交公告,转让标的为恒大国能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20%股权。转让标的44,.万元,最终成交价格44,.万元,但接手方尚未公示。

据公开信息显示,国能新能源与上海松江最早的合作是于年2月,当时上海市松江区政府与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同年5月,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25亿元人民币。随着年恒大入股国能新能源之后,国能与上海松江区政府合资成立的公司也变更为恒大国能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其中天津恒大国瑞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80%,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0%,后者为上海国资委的地方国有企业,也是本次标的的转让方。

关于股权转让的事实,恒大方面曾于去年12月对外表示,“当初我们去签(合作协议)的时候就约定好了,国有资金会在一定时间内退出来。股权转让后,那些工厂还会正常运转,不会有影响。”也就是说并非刚刚入局新能源的恒大要做转手生意,着实只是一场虚惊。

01

野蛮人登场,恒大有多疯狂?

恒大集团掌舵人许家印曾公开提到恒大造车的15字箴言,“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他也曾在公开场合发言时调侃说,作为一家做房地产起家的企业,恒大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想要快速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买买买”。

也正是基于这样粗暴直白的发展理念,恒大在踏入汽车圈的时候无处不显露出其财大气粗的形象。

早在年6月25日,恒大以67.46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股份,间接获得SmartKing4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从而成功入主贾跃亭的FF。虽然因为控制权的争夺问题对簿公堂,最终和平分手成为一出闹剧,但是恒大进军汽车行业的号角也就正式吹响。

三个月后的9月23日,恒大集团宣布以近亿元的资本入股广汇集团,持有广汇集团近41%股权,成为该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年1月15日,恒大集团旗下恒大健康以9.3亿美元收购国能汽车NEVS51%的股权入主国能汽车。

1月29日,恒大斥资11.5亿元人民币入股科尼赛克,并投入10.1亿人民币元与科尼赛克成立合资项目公司,以获得柯尼塞格的技术专利和品牌的使用授权。

1月24日,恒大以10.6亿元收购动力电池企业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股权,获得电池供应链。

3月15日,恒大以5亿元收购湖北泰特机电70%的股权,全资持有荷兰轮毂电机企业e-Traction。

5月30日,恒大收购英国Protean轮毂电机公司。

7月23日,恒大集团与德国hofer动力总成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德国合资成立的恒大德国hofer动力科技公司正式揭牌,恒大持有合资公司67%股份。

正如许家印所说,“能买得起的都买了,买不到的就合作,拥有世界顶级的造车朋友圈,大规模,并拥有好品质、好造型、好价格的汽车产品。”恒大造车的目标早就设定为“未来在10年内实现年产销万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02

恒大造车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新势力造车其实已经不是新谈了,毕竟第一批造车的新势力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交付,年销量早已破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行业也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年行业预测的万辆新能源年度目标未能达成,最终只实现了.6万辆,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出现了近十年来的第一次同比下滑。

洗牌随之而来,资金链成为绝大多数的车企致命伤,如蔚来汽车的李斌所言,亿只是造车的门槛。即便是走在最前面的蔚来汽车以及风光无限的特斯拉至今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可想而知刚入局的新势力们有多渴望资本的加持。

恒大则恰恰相反,作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地产大鳄,最不缺的自然就是钱。同时,国家已经连续多年强调“住房不炒”的政策,再想走之前拿起卖房的老路子显然已经不是长久之计。发展产业,是当前地产商们的转型的做法,毕竟产业是迎合了政府政策的发展规划,通过产业拿地也就有更强的可行性。汽车又恰恰是一个相对综合性的产业,比IT、互联网等更加热门的高新技术产业来说,汽车还需要更加大的生产基地和更多的劳动力,而这恰恰是地产商们最擅长做的事情:圈地。华夏幸福入股合众新能源、宝能收购观致、和长安PSA、万达入股银隆新能源、绿地持股润东汽车……当然还有恒大。

换句话说,地产商加入造车新势力大军真的是为了造车吗?今年4月底,恒大动力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吕超通过朋友圈发布动态称自己已经离职,并且在只言片语中流露出对“房地产造车”模式的不信任。吕超也正式此前提到被恒大收购的湖北泰特机电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年恒大与FF“分手”后,剩下了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一块亩的地皮,当时恒大接受了“须在竞得土地一个月内引进具备国际一流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水平的纯电动汽车组装项目,且需自土地移交之日起1个月内动工开发建设,24个月内建成投产”等政府招拍挂定下的附加条件。也就是说恒大急于保住这一地块,所以才会在汽车圈下手如此急迫。这恐怕才是地产商加入造车新势力大军的背后逻辑。

如果说地产商造车,一定逃不开华泰和海马。尽管华泰在汽车市场越老越边缘化,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创始人张秀根家族荣登《胡润百富榜》汽车行业富豪家族第六位。和华泰相反的则是,近几年持续亏损的海马汽车在年通过出售套房产竟然在财报上扭亏为盈,避免了被退市的尴尬。所以,无论是恒大还是宝能,希望房地产的野蛮人不要打着造车的幌子去圈地,这种蓄谋已久的做法最终只会重走华泰和海马的老路子。

车舆传媒——行业领先的媒体矩阵:[车舆]聚焦行业、洞察车市[新能源观察]市场分析、专为新能源而生[Misscar]用车选车、有趣有料的汽车脱口秀栏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enisaigea.com/ksty/4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